今天是高段晨读第24课,天空乌云密布,西北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就是这样也阻挡不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孩子们照常准备好一切设备,梁庭赫同学继续承担抢麦任务,紧张地抢麦开始了,同学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生怕自己的细微声响影响到上麦的成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梁庭赫的小手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没有抢上,座位上一片唏嘘声,再接着抢,连续抢了几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抢麦成功,我班排在第18位,孩子们又是一片欢腾。看来抢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技巧和耐心啊!
今天的主播是西藏的杨彩霞老师,首先带着大家复习《子夜吴歌.冬歌》和《寒夜》,杨老师抱全国各地的孩子上麦朗读,我班孩子在线下也跟着一起有感情的朗读着,有滋有味的晨读为昏暗的教室增色不少。我们又欣赏了上节课的优秀诗配画作品,接着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出征》,委婉的歌曲将我们带到遥远的年代,感受着古代将士出征的情景,这首歌曲的安排是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杨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后,便开启今天的晨读,孩子们又随着杨老师一起朗读着:“从春到夏从秋大东时光悄无声息溜走,从我们的衣角边,从我们指缝里,我们用什么留住它,用诗用画用欢声,用笑语,用每一个被精心擦亮的日子……”清脆悦耳的齐读声在教室里回荡。
接着出示今天晨读课内容: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在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孩子们自由读一遍这首词,杨老师简介作者和题意,然后一句一句耐心细致入微地讲解重点词和整句的词意,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杨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抱各地的孩子们上麦朗读,到我班朗读了,孩子们笔直地坐着,目视大屏幕,齐声朗诵,受到杨老师的表扬,没想到读完了又让孩子再朗读一次,可见孩子们读得有多好啊!孩子们珍惜这难得的上麦机会,把最美的自己展示在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太棒了,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然后我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又补充讲解: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在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在榆关,那就也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景。“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着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感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意。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雪交加之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不相同了。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孩子们意犹未尽,仍然要汇报自己的想法:
刘桐说:“作者写风雪交加的夜晚,目的是要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韩宇璐说:“作者护驾都觉得生活艰苦,那些在边关守卫的将士们不是更苦吗?常年在外回不了家,但是他们这么做,就是让家人们更好的生活。”
杨蕊嘉说:“通过学习,我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边防叔叔们也在守护我们的家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刘津姸说:“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旅途中风雪交加,衬托家乡的和平安宁。”
今天的晨读课孩子们又一次成功上麦,在全国的舞台上大胆的进行自我展示,看着一张张充满阳光自信的笑脸,看着一天天进步的孩子们,我特别开心,在这寒冷的冬天,总能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彩虹花,梦想的花,彩虹花,希望的花,希望在你的感召下,孩子们都有更长足的进步,都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希望借你的一双翅膀在蓝天上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