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仅供参考,他人的人生经验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渡过一些事情。但并不意味着要照搬全套。
001 一切自己负责。
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
002 舍弃自尊,凡事忍耐。 自尊心,不是用来肆意宣扬的武器。将自尊深藏于内心就好。舍弃自尊,凡事忍耐。
003 简单地生活。
如果其中有复杂的事就简单化,认认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
004 不对过去说谎。
005 做被钱喜欢的工作,过被钱喜欢的生活。
006 最重要的工作, 是规律生活和健康管理。
007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008 抢占先机、确认工序、准备充分、仔细作业。
工作基本上都是准备。准备充分了基本上都会达成。
抢占先机,确认工序,只要有过细致的准备,基本上事情都会顺利进行。
009 沟通, 就是为了传达爱愿。
010 幸福,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和深深的羁绊。
011 不破坏,不失信。
不汲汲以求,不放弃。
012 栽培,守护,坚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培育而生。建立起关系后就好好守护吧,使之持续下去。
013 愈是小的承诺愈要信守。
不轻视小约定,然后去执行,对方会欣喜地感到“啊,他还记得啊”“原来那不是一句客套”。
(我觉得应该对亲近之人多花这种心思)
014 放大镜和望远镜。
看清楚近物和远物的能力合在一起,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015 资讯就是自己的经验; 知识则应适可而止。
知识一旦增长,会令自己的头脑放弃主动思考。
我们要成为什么都能思考,而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人。
016 八胜七败的法则。
比起好坏各占一半,追求稍微领先一点点的胜利,我认为是最美妙的。明白自己也有赢不了的时候,对胜利保持谦逊之心。维持相应地平衡,是世间万事得以永续的秘诀。
017 看,再看,持续地看。
018 交朋友的能力。
发现对方“闪光点”的能力。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告诉他,就能成为朋友。
019 为工作而玩。
020 电视、报纸只从远处观望。
“
021 不是“为对方着想”,是“想象力”。 为对方着想,这当然很重要。但若想错一步,就会变成“自以为是”。如果只是自我满足,不仅无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体贴,还有演变成多管闲事的危险。
022 磨砺心智。 为此读书、 听音乐、 欣赏戏剧、 接触文化。
023 成为问候高手。
在他人向自己问候之前,主动打招呼。
024 基本原则是: 诚实、亲切、笑容。
025 不竞争,不争夺。
(个人认为不争的是指在表面的排名上,是对于虚名。然而,在暗地里的实力上,是必要的。)
026 常对自己投资。 为体验花钱。 不用贫穷的方法学习。钱要用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这才算是为自己的投资。要带着给自己播下种子的意识使用金钱。给自己的投资有很多种类,学习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时候,千万不要吝啬金钱。大家思考的都是“怎样经济实惠地学习英语”,但真正要学习一件事,最快最直接的方式难道不该是毫不犹豫地花钱吗?
027 吃用心做的美味食物。
028 要顾及到四周。
029 重要的事写在信上。 勤于动笔。
030 培养上等的修养。(每个人对修养的认识不同,我觉得应该是不对他人造成困扰)
031 想要伙伴,先制造敌人。 想要真正的伙伴,就必须先明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你的意见自然会有认为“值得支持”。想要得到全部人的赞同,并不现实。和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人加深关系,不正是交流的本来目的吗?
032 要了解,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
坦然接受“人生来孤独”的事实,理解“孤独,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会这么想的人,也许才算是真正的成人。
033 常保指尖和手的清洁。
034 去思考,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幸福吗?
035 每日,换个设想。
这样做会怎样,那样做会如何,即便现在觉得这样是正确的,也试着改变设想。
036 任何东西都要修缮。
重要的是,一旦坏了,不马上扔掉,而是要有“一定要修好”的意识。
037 不只关注中间, 也看周围。 并去思考。(发散思维)
038 与其读一百本书, 不如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
039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磨炼、挑战。
040 不为自己设限。
在到达真正的极限前,往往是自己先设限。
041 贯彻自己的意图。 没有必要凡事都彰显自我的存在。或者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情况更多。但在自己的意图上则另当别论。坚信的事情、认准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都要贯彻始终。
042 始终保持坦诚,决不遗失初心。
043 关键时刻不怯场的勇气。
044 承蒙他人好意时就不要顾虑, 坦率地接受好意,给足面子。
045 有意识地使用美而恭敬的措辞
046 不随便对待钱包。 不把钱包放在低处。
(这个就很有趣了,作者把钱当做朋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要妥善保管的意思)
047 任何事物, 都当作重要的朋友接待。
048 他人的话、社会的声音,要认真聆听。
认真倾听的能力很重要。
但光听不够,还要保有好奇心,深入倾听,提出问题。
049 不断思考如何成为他人愿意共处的人。
050 不问年龄,所遇者皆是我师。
(中日文化在一些方面还是很有共同之处的,这句话就类似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