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人生赢家,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而作为有志之士,我们同时也会把那些名人当成榜样或者偶像,去读他们的传记或听他们的演讲,了解他们的人生哲学,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希望从这些成功人士的方方面面的蛛丝马迹中解锁她名单成功密码,让自己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自己的成功;
《巨人的工具》就是这样一本成功人士访谈录,本书的作者费里斯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的之外,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他的成名作《每周工作4小时》中有关于他的创业经历的详细描写)和成功的硅谷投资人,投资了Facebook和Uber等公司。
本书的采访对象多达数百位,包含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创业家,学者,明星,军人,艺术家等等,其中不乏那些有着世界级影响力的名字,采访内容的覆盖面也很广泛,生活态度、作息习惯,经验窍门,书籍的推荐,甚至一些具体的健身方案指导。
这本百人访谈的中文版有760页,售价120元,出版之时在欧美兴起了热潮,有人称他为21世纪的《穷查理宝典》,我相信这部大部头里总有一些“巨人的工具”可以为我们所用。
作者在书的前言中就总结出了一些他们共有的习惯。不知道和你我有没有共同点
超过80%的嘉宾进行了某种形式的内观禅修或冥想练习。
大量45岁以上的男性(而非女性)从不吃早饭,或者只吃少量食物。
很多人高度评价《人类简史》《穷查理宝典》《影响力》《活出生命的意义》、《别闹了费曼先生》等著作。
很多人有为集中精神而单曲循环某首歌的习惯。
几乎每个人都做过某种形式的「私活儿」(自己私下里花时间和金钱完成某个项目,然后将成果卖给潜在的购买者)。
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具有将明显的「缺点」转变成超强竞争优势的能力,一些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围绕这些优势集中培养了各种好习惯。
结果正如这句话说的那样:聪明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其雄心壮志的展现。
本书的内容分为 健康、财富、自由三个部分,我总结了我认为价值和启发最大的几条上诉成功人士建议来分享和解读:
让一天最有效率的8个步骤(这条建议来自作者本人)
1.至少要在工作的前一个小时起床,整理思绪,同时不要查看邮件
(给自己进入状态足够的缓冲时间)
2.泡好一杯茶,准备好纸和笔
(在自己开始工作之前,做一些有仪式感的准备工作)
3.写下3-5件最让你焦虑或不安的事情,这些事情经常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
(通常是让你感到不安,拒绝或者抵触但又不得不做的)
4.针对每一件事情,问自己:假如这是我今天唯一完成的事情,我会对今天满意吗?如果完成了这件事情,能让其他事情也迎刃而解吗?
(通过自问这些事情,评估这些让你焦虑的事情的优先级的参考标准)
5.只关注那些对你其中至少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的事情
(对要做的事情做好取舍)
6.就在当天,拿出2-3小时时间,专门处理这事,其他事情放在一边
(解决你的拖延症)
7.强调一点:这2-3个小时,一定是一整块时间,而不是东拼西凑来的时间;
(一直被拖延的事情一定是有解决难度和要花解决时间的,所以一定要集中时间解决)
8.如果你收到干扰或者又犯了拖延症,悄悄的终止掉这件事,继续做原来的工作计划吧
(不要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如果没能解决,留给下次吧)
启发:作家是世界上最需要自驱的职业之一,如果是连载作家,除了deadline,没有人监督你的过程,而作为非连载作家,你的deadline时间更长,甚至连deadline都没有。构思,采访,素材的整理、收集等等都需要自己去规划去完成,这就需要作家有很强的自驱力。如果仅仅是凭借天赋兴趣,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脱稿万年或者才华枯竭,或者想古龙一样声色犬马,活的潇洒,缺死的可惜。这条作者给出的建议非常适用于办公室人群,不妨去开始实践起来。
最让自己受益一生的投资:
世界最著名的潜能开发专家托尼·罗宾斯在访谈中说,他做过的最佳投资决策是17岁时花了35美元参加了吉姆罗恩(成功学之父)的讲座;
巴菲特说他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资是20岁时参加了戴尔·卡内基的培训课
启发: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任何阶段都不要停止投资自己,,特别摘录了这段,主要是对我有以下的几个影响:不要忽视自我激励的力量,这两个例子一个人是听了成功学大师的演讲自己也成了激励大师,一个是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大师;要舍得投资自己,让自己取得高收益的汇报;如果自己有孩子,一定要在他年轻的时候让他见识那些有见识的人,让他有正确的榜样,给予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被无数人反复强调的帕累托效应:
你不一定要从事艰难的工作,对你的活动进行80/20分析,去做那些用20%精力,可以完成80%收效的事情;——里得·霍夫曼(Linkenin创始人)
启发:这句话其实已经被各种人反复咀嚼过很多遍,发表过此言论的也不止是里德这一位名人。几年前出版过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详细的讲解了这个方法论。作者也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曾经在经营一家公司的时候,他花了80%的力气去维护只占营收20%的很多小客户的关系,后来她转换了思路把所有小客户的生意都放弃掉,又谈了几个大客户,让业务量翻倍。这个法则的道理很简单,例子也很生动,但是我们真正在实际处理事情时候,往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让自己灵感迸发的日常训练
知名对冲基金经理詹姆斯·阿尔图切尔,同时也是畅销书《拒绝的力量》(这本书在豆瓣没有评分)的作者在生活中有一个日常激发自己灵感的习惯,他每天上午会在小本子上写十个点子,号称锻炼点子肌肉,如果他想不出来十个点子的时候,就会强制要求自己想20个点子。而且写出点子之后,还要去写实现他们的步骤,这些点子可以是各种方面的,以下就是这位点子大王给出的案例:
10个事物旧貌换新颜的注意
10个关于发明创造的荒诞主意(比如智能马桶)。
10本我想写的书(《为自己选择另外一种教育方式的实践指南》之类)。
为谷歌/亚马逊/推特等公司想出10个点子。
我可以向其转达自己想法的10个人。
我可以录制播客节目或视频的10个主题(比如,开设《与詹姆斯共进午餐》这一视频播客节目,在节目中我将通过Skype与嘉宾共进午餐,边吃边聊)。
10个我可以摆脱中间人的行业。
10件我不赞同,但其他人都非常重视的事(大学教育、房屋所有权、选举、当医生等)。
10种利用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出书的方法。
我想要与之交朋友的10个人(然后想出第一步行动,与他们取得联系)。
我昨天学到的10件事情。
我今天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做的10件事情。
启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实验,针对六岁以下儿童和成年人做一个测试,让这两类人去想一根铅笔可以有什么用途,成年人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是铅笔作为书写工具或者一个够物体的硬物这类单调简单的用途。而这些儿童们则给出了很多天马行空逻辑上完全无法理解的答案。为什么成年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儿童们则天马行空呢?脑科学领域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人脑要处理海量信息,所以人脑会自动化的对要处理的信息归类总结,故而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是人脑为了提升信息处理效率自然选择的结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这个阶段,创意能力越来越差,逻辑能力越来越强,这是个不可逆过程。所以让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还能开放思维,还能让自己保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能力就越发珍贵,如果每天都能有这样一项开启思维的训练,相信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生理上某个脑部区域的放大,更是心智、眼界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要建立自己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关注一个目标
《呆伯特系列》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为本书贡献了最有价值的内容,他曾经帮助作者调整了事业的关注点,就是“要关注体系,而不是目标”。
他建议我们做一件的时候要问自己“我能够培养出哪些持久的技能或者人际关系,可以长久的利用。”
而不是“我可以取得什么样的短期目标”
前者的具有强大的滚雪球效应,而后者则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当亚当斯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他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是因此增加的收入却只有5%,似乎对生活并没有产生实质影响,还很浪费时间。
但是写作作为一种时间的技巧,作者创建体系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培养自己经常写作练习的习惯从而需要大量实践,这是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目标;体系的第二部分,写博客是可以快速的拿到读者的反馈,作者通过撰写不同主题,不同文风的内容,了解读者反馈,进而优化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在为《华尔街日报》撰写文章的时候,去的很高的反响。在开始为《华尔街日报》写特邀文章之前,这些文章都并未能帮作者赚到大钱,但是却帮助作者搭建了一套写作系统,让作者成为知名漫画作家。
如果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前5%,那就让自己努力成为2到3个领域的前25%
亚当斯提供的另外一个思想是,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只有两条路:(1)是成为某个领域最顶尖的人(2)在两个或更多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前25%)。相比起来,能走第一条路的人是天才,但是能走第二条路的靠努力就可以。比如懂商业+深谙办公室政治+富有幽默感而创作出了呆伯特的亚当斯。我们的职场中更不乏这种出类拔萃的人士,而很多创业者都是这类跨界人士。
自我肯定法的神奇效果
同样是亚当斯还介绍了通过自我肯定法实现目标的两则轶事。其中一件是在作者在还没有踏上写作之路之前,就对自己说要成为排名第一的畅销书作家,后来他的《呆伯特法则》未来果然成了排名第一的畅销书;还有一件是作者有一段时间失声了,有三年半时间都无法说话,他再次用自我肯定法,每天告诉自己“我,斯科特亚当斯,将会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如今他可以侃侃而谈的接受作者的采访了。
自我肯定法的操作方式很简单,就是用笔和纸,把你想做成的事情每天写上15遍,当然我们不可能靠每天写15遍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你在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可以巩固你在这件事情上的专注力和执行力。
启发:斯科特·亚当斯的采访告一段落,回顾他的系统建设轮,让我想到了最近因为贸易战而成为全世界焦点的华为公司,华为公司的极限生存计划,就是某种形式上的系统论,他们着眼的不是一个短期的盈利目标,而是在于运作一个可以抵御任何风险的闭环系统,而这些投入可能短期上看起来收效极低,却有着长久的价值。而华为能有这样的境界,其重要的原因除了任正非的境界之外,不上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家公司一旦上市,为了股价和股东利益,很容易就会陷入追求短期利益的境地,无法投入资源进行看来回报比很低的系统性建设,这在经理人治理的公司下尤甚;切回到个人生活目标的制定,雷达里奥同样提出了建立自己系统的概念,所以对于我的启发,如果我想通过股票赚大钱,我应该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自己的股票价值评估,市场波动响应的量化系统,进而获利”,而不是“我今年要在股票上赚100万”。如果我想在自媒体领域有所建树,我们设定的目标也不应该是“我今年要发展10000名粉丝”,而是像亚当斯一样,“通过博客写作,优化个人的写作风格,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优化内容的创作方向,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
1000个真正的粉丝
这则经验的源头是来自凯文凯利的同名文章《1000个真正的粉丝》,凯文凯利作为科技界传奇一般的先知人物,在接近30年前就预测到了我们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交层面上,未来的弱关系网络会成为主流,而粉丝经济也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SNS的出现而崛起。
人类社会已经从大众化逐步趋于小众化和个性化,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他的真实粉丝,而能发展出自己的1000名真实粉丝,你就可以利用你的粉丝做很多事情。
来自Facebook前第30号员工的时间管理法则
给出该建议的人是Facebook的第30号员工,也是硅谷的投资人,诺亚·卡跟,他的建议很精炼却实用:
1.改进你的生产力工具,很简单,不要容忍一台拖累你工作效率的老旧电脑,升级你的生产力设备,你得到的汇报要远高于你付出的成本。
2.优化那些影响到下游项目的上游项目:比如,想让自己打字更快,就换个好用的机械键盘,想让自己有个人空间去思考,就买个降噪耳机;
3.不要尽量抽时间,要管理时间: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自己去做的,那就规划好时间,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去做,而不是突然有事儿了临时安排被动的去做;比如如果你负责家里的洗碗工作,不要拖到老婆催你的时候再去洗,而是规划好了要在什么时间洗完,这样你不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很差,也对时间更有掌控感。
画板策略
这个策略是由著名的战略家安迪·霍利迪,他曾在著名职场书籍《权利的18条法则》作者罗伯特·格林手下做学徒,并践行了画板策略,成为服务于谷歌等知名公司的战略专家。
画板策略的名字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们,找到画板以方便他人在上面作画。成为一名开路人,为级别高于自己的人开路,最终,你也会以此创造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条原则就是“成就身边人”,尤其是你的老板。这也是给职场新人的一条有效建议:如果你可以想出解决办法,可以把它们交给老板去成就老板;找到善于思考有进取心的人和她们结交;去做别人都不想做的事情;找到效率低下的工作流程,打好补丁为开拓新领域腾出资源;比别人勤奋,把自己的点子分享给大家。
戒骄戒躁,避免自负,抱着成就别人的原则做事情,这是一条高尚而朴实的处事原则。
自律等于自由
这是本书里对我影响第二大的采访,主人公是前海豹突击队第三特混中队的指挥官,约克·威林克。从海军退役之后,他开了一家领导力咨询公司,并且与人合著了一本《极限控制》的畅销书,曾经登上《纽约时报》的榜首。
他对于自律等于自由的解释是:
对很多事情来说,你可以通过积极的自律实现自由意志,达成目标。与之相对的,很多所谓的自由自在的日子反而会让你经常陷入选择困难和决策疲劳,而让你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比如如果没有计划,你会犯愁今天干什么,晚饭吃什么而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相比之下,给自己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定就可以为你的生活搭起一个基本框架,能让你更有效的计划和实施,会让你有一种掌控时间的自由感。
主人公还有一种处事哲学,就是轻易不求人,在海豹服役的时候,其他团队经常在执行任务之前给指挥官提出各种需求,但是到了他的时候他基本上只回答一句话“不需要”,而这样做得结果就是,一旦他像上级提出需求的时候,那一定是这件事非要有支持不可,上级一定会想方设法满足他的需求,这在我们在职场中竖立职场形象和形成做事准则同样适用。
主人公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品质:就是多年以来,他一直保持着每天4点45分起床的习惯,训练,健身、规划每天行程。他这样的做得理由是为了战胜心理上的敌人,让自己面对每一天的时候,都早早的有所准备,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已经自发的组织了一个每天4点45分起床的俱乐部。
启发:万维钢为本书写的序言文章叫做《实在的美国精英》,而威林克就是这种典型的实在精英,自信,直率,精力充沛,自律,不跟你谈大道理,讲的却都是实在而有用的东西。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事务的决策和处理上,专注更有价值的事情,减少低价值决策所花费的时间。想想你每天早晨要花多久想想今天穿什么,平时要花多久时间逛淘宝和商城看衣服,再对比常年穿着同样衣服的乔布斯和扎克伯格,就会发现你自己在时间利用率上打了多大的折扣。
禅修不是玩儿境界,而是真的可以提升专注力!
最后的最后,我想要重点推荐的生活习惯,就是“冥想”。在书的前言中作者总结这些成功人士的普遍共性的时候,就提到了“冥想”的习惯。在我读过的19年新书《认知迭代》中,也对通过冥想改善认知有着非常详细的解读,一个有冥想习惯的人,在针对他的大脑扫描后发现,他的大脑负责工作记忆的海绵体相比没有进行冥想训练之前,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而工作记忆恰恰就是能够提升专注度,保持精力的能力。科学家也针对大量僧侣进行过测试,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同样突出。而实验表明,连续20天进行每天40分钟的冥想训练,大脑就能够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希望以上总结,能给每一位孜孜以求进步的人提供价值,在成为智识精英的路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