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年轻父母在育儿方面,如何减少跟老人家之间的冲突
记得女儿刚出生那会,家里因为有了个新生命,大家都欣喜而忙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如何养育孩子方面,我和太太却不时会与老人家发生争执,严重一些的话可以形容为:你看不惯我的方式,我也看不惯你的方式。
-
很多新手爸妈在跟老人家一起带孩子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相信过程中大家也有过“理解”和“沟通”,但过段时间又还是会发生意见冲突。
我不断的被这个问题困扰,也做过各种各样的沟通尝试,最后也只能说服自己,承认有些事情是很难沟通,或者沟通不了的,告诉自己要去接纳这个客观存在。
-
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当一件事情屡屡让双方发生争执时,我们不能只是浅层地处理表面现象,而要更多的去深入思考行为动机层面。
从动机层面讲,作为一家人,没什么组织能比家人更愿意为彼此付出了。但家这个组织在育儿方面的运作时却经常发生内部矛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人育儿的动机是为了争论赢对方,既然不是这个动机,为什么最后会不断的发生这种事情?
问题主要出现在了“主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划分上。在带孩子这件事情,热心的老人家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了主导者的位置上。而新手爸妈在老人家的眼里看来就是新手,还不懂,甚至会搞搞阵。他们会为了孩子“好”,在发生观念冲突时,不惜与新手爸妈发生争论
而作为孩子爸妈,随着孩子的诞生和一天天长大,已经在慢慢进入育儿主导者的角色。当一件事情出现两个主导力量,加上这两个主导力量不管是理念,方式方法都不统一时,争论便是不可避免。这就像是一个运营项目里面,出现了两个理念不同的项目负责人,各自都想为项目好,但都想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来推进项目。
-
所以,当你与老人家常因育儿方面的问题而发生矛盾时,可以尝试跟老人家进行“育儿角色分配”的沟通,内容主要围绕下面几点:
1、找老人家沟通前,夫妻双方要先对这样的分配方式、处理方式进行内部沟通,达成共识,找一个适合的时机和老人家坐下来聊一聊;
2、带着理解他们的好意、感恩他们的付出、仍需他们的帮助这几点前提来进行沟通,务必做到不指责不抱怨,客套话这里不详细展开说了,相信大家都会讲的;
3、提出育儿方面(尤其孩子教育部分)由孩子爸妈来主导,邀请老人家帮忙担任配合执行的角色;
4、告知老人家,相比他们虽然是新手,但会加强学习,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是得由孩子父母来对一切结果负责;
5、最后告诉老人家,孩子现在成长得那么好是离不开老人家的辛苦付出的,我们在还是很需要爸妈一起照顾孩子,需要爸妈来配合我们的育儿决策。
-
有时候只要转变一下配合模式,会缓和因为主观角色定位带来的紧张关系,自从我和爸妈进行“育儿角色分工”的沟通后,他们逐渐的以我们的意见为主,虽然有些理念上他们还是不认可不理解,但已经明确他们是属于配合一方的角色后,争执大大减少,我们也经常给父母进行正面反馈,感恩他们的配合。
现在,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我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轻松了。
《Jor爸比的育儿心路历程》乐于分享的育儿实践者,一起让育儿变得更快乐。
-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与尝试,分享个人实操总结评估星系指标!
“育儿角色分配”沟通
可行性:★★★★☆
缓解性:★★★☆☆
操作难度:★★★☆☆
操作要诀:耐心、真诚
理念加成:相信家是最有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