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地名都很特别,长且不说,字与字之间的组合都很特别,大概都是少数名族语言谐音的缘故吧,此次跟随先生商会拜访的地方也很特别—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古达乡高峰村大丫口组,这里交通闭塞,属赫章县省级一类贫困村。商会成员早在三年前就资助了这个小山村的一户宋姓人家,接连三年都亲自来看望资助对象。
此次援助活动他们扩大了范围,资助对象为古达乡第二小学的全体学生。公益组成员用商会募集的义款购买了书包、文具等近五万元的物品。
古达二小全称赫章县古达苗族彝族乡第二小学,学校在校学生367人,在编教师18名,负责六个年级所以科目的教学,一个教师要承担至少一门主课两门副课再加班主任等工作,没有图书室,没有少先队活动室,没有任何乐器,学校最拿的出手的是一片篮球场。即便这样,古达二小也是古达乡教学质量最棒的学校,二小戴校长骄傲地告诉我们他们学校各科成绩是全乡第一,所以山里家境稍微好一些的家庭就会在学校周围租房子,免去孩子来回山路的奔波,而家庭条件不具备的孩子只能就近上条件更差的村小或者每天来回赶路。这种资源的极度欠缺让我们大为震惊。的确,国家加大力度让这儿的大部分人摆脱了贫困,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是这儿的孩子和老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午饭过后,我们带着6个城里的孩子开始踏上了山里孩子的上学路。车子从古达二小出发,沿着弯曲的山路向大山深处前行。车行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一座大山旁,山脚有条极窄的小路,从这开始我们要翻过三座大山才能达高峰村大丫口组。山脚下,宋家的几个孩子已经下山来迎接我们了。
烈日当空,身边没有一丝风,大家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脚步越来越缓慢,队伍也由原来的一整队分散成若干个小队。经过四十分多分钟的努力攀爬,终于看到了大山深处的大丫口组。
宋家兄弟姐妹共五人,最大的15岁,最小的三岁,奶奶年迈多病,爸爸身体残疾,剩下唯一的劳动力是妈妈,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勉强维持着这个家庭。孩子们每天的上学路就是我们刚刚费力攀爬的山路,风雨无阻。
庆幸的是即便在这样交通闭塞的山区,孩子们还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这五个孩子目前为止都被无锡的爱心人士所认养,每年他们都会亲自来大山深处看望自己的孩子。
原本安静的小山村因为我们的到来忽然变得热闹起来,欢笑笑语充满了整个小山谷,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临别孩子们还是执意送我们下山,今天他们两次来回走了四趟山路了。下山的路似乎更为艰难曲折,我们几乎是连滚带爬的下了山。身体疲惫不堪的同时内心深处真的被这些山里的孩子的淳朴所感动,也为他们生存环境的艰苦而感到心酸。
坐在回程的车上,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可是我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一座又一座大山,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切的一切对于生活在这重重大山里的孩子谈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