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青春时期的爱好,那我的爱好可不少。不过,我这个急性子,生活爱好却多偏于静态的项目,不喜欢参与动作幅度大冲撞性强的活动。
1.
我的急性子,表现在吃饭动作快、走路频率高,遇事反应快,办事节奏紧凑效率高。我做事喜欢抓紧,烦磨叽!
要出差,我就提前预定好行程计划订好票,提前准备好用品资料,提前到达车站机场宁可在站场多等会。
开会讨论事情,我想到啥就说啥,不假谦让推辞,不会故意装稳重扮深沉慢条斯理一语三顿的做作。
与人相约,不论是工作洽谈,还是朋友聚会,我都主张约定几点几十分到预定地点。我本人一般会提前到达,觉得让别人等我是很不礼貌的。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轻了说是不尊重别人,重了说是侵犯别人的生命。
急、快,既是性格,也是行事风格,当然也应属爱好吧。
2.
听广播,是我从小受父亲影响而培养起来的爱好。
小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电影也很少有的看。农村除春节期间耍狮子、玩旱船、踩高跷等少数几项热闹外,平日里基本没有文体娱乐活动。
父亲爱听新闻、天气预报、评书等,每天在外面忙完回到家就打开收音机,倒上一杯茶,坐在藤椅上边品茶边听收音机。尤其开春和秋冬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听着收音机闭目养神很是惬意。受父亲熏陶,我很快喜欢上听收音机。收音机是我家多年最重要的家用电器。
我特别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星星火炬等少儿节目,曹灿叔叔讲故事、后来是董浩叔叔、鞠萍阿姨接力主持我都坚持听,直到大学后还爱听这些,略显幼稚是吧?
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拧开收音机,边听边写作业。时间一长养成习惯,不听收音机还不能安心写作业了。不是说不能"一心二用"吗?可我就这两样可以同时进行。办完作业,帮助打扫庭院、在厨房帮母亲烧锅都听着收音机。
那时候没有煤气灶,蜂窝煤也不是天天用,一般冬季才用一阵。烧锅,就是坐在灶堂口前,把麻杆、豆杆、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一把一把地递送到灶火堂里。赶着季节,麻杆和豆杆等硬茎柴还可以,而麦秸和稻草烧起来很是费劲,塞进灶堂一把轰的一下就燃完了,紧接着还得赶紧续,手要反应快,否则会被烧伤。
烧锅是一件不好受的活。烧锅时听着收音机就可以缓解烟熏火燎的难受劲。
3.
写春联是我小学期间跟父亲学的爱好。
父亲是五十年代中期的老高中毕业生,虽然没有舞文弄墨的习惯,但是一手好字写起春联还是蛮有用武之地的。
每年春节,父亲买来笔墨纸张,带领我和小弟一起裁纸写对联,用面粉兑水加热搅成浆糊张贴春联和门神。起先,父亲是出于省钱目的而自写春联,因为买印刷春联或买别人书写的春联就得多花钱。
后来,我父亲看着腊月逢集的日子里,门前川流不息的许多村庄的人流,觉得书写春联的小商机不能白白流失,就带着我和小弟一起写对联卖。我们觉得写春联很有趣,还一并学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好多年间,一到小年那天,我们就在小铺面门前摆上春联书写桌凳,爷几个齐上阵挥毫写意。十里八村的老百姓愿意买我们的对联,毕竟省几个钱可以买鸡蛋。我们卖春联赚钱帮衬家用,心理可有成就感。
4.
编对联是我一直坚持的爱好。
可能是小时候跟着父亲学书写春联时激发的兴趣,自己在平日里不论走到哪里,都很注意琢磨对联,大街上的商户、居家门户、会堂寺庙门柱门楣镌刻或张贴的对联都是我特别关注的。
喜欢研读对联,时间一长,便慢慢地琢磨着拟编对联,结合实际的对联基本对仗又有情趣。工作以后根据单位或同事的需要,拟成了几十幅对联。
比如老单位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楼房带院,院里设置了门球场,楼里安排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麻将室、书报阅览室等。我应约给大院门脸拟赠了一幅对联:上联"亦静亦动强健体魄",下联"且雅且俗陶冶情操",横批"夕阳无限好",与活动中心的定位特点十分贴切,被雕刻在院门大理石侧柱和横眉上成为一景,至今二十多年依然在用。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前,大我二十多岁的忘年交,对几个朋友发出了征集春联的议题,我琢磨着根据其个人生活的六大突出爱好拟制了一幅:上联"吸烟喝酒吃肥肉口口香味",下联"摆棋打牌搓麻将手手臭招",横批"老有所乐" ,竟然真的被贴在他家门上当春联了,此幅春联还被传扬到他外地的朋友中。他夫妇退休定居成都后出了本小自传式回忆录,赫然把我送的这幅对联收录其中。
之前十多年间,任职单位的重要会议和年底总结,我都要自拟与发展形势紧密关联的对联开篇作引,或者报告收关。
有些朋友的重大喜事包括提拔等,我送出了不少贴合实际的对联,以表祝贺。四年前,有个全省探矿工程界老专家八十大寿,有人向我约稿,我基于该老先生的工作历程拟制了一幅对联。据说寿宴聚会上,老先生最高兴的就是那幅对联。
每每对联送出,给别人带去喜悦,给单位增添喜庆,自己的成就感总是满满的。我计划着,到一定时候,把自拟对联相关的事件、人物、时代背景资料整理一下,再配上图片,出一本对联集子呢!
5.
此外,我的爱好还有棋牌类如象棋、围棋、军旗、跳棋,扑克牌类的双升级、斗地主、打黑七,还有麻将等,样样都能陪朋友玩个过瘾。
我是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会的下象棋,上学后经常操练。只是近十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不咋热衷很少下了。
打麻将,是我在高考前最紧张的一个月里学的。我上县高的住所在县房管局一个双人铺板占满屋的拐角半间房,与一复读生同铺。那人总是于夜自习后继续点蜡烛在学校用功近一个小时才回住所,我睡着也得被他扰醒。考前的那个月,我反而没有紧张的感觉,夜自习回到住所就围观楼前大树下每天打到半夜十一点的麻将摊。等复读生回来才洗涑睡觉。不久,还没到高考,打麻将的基本知识我算是掌握了。近几年,与同学朋友相聚小饮前后,呼呼啦啦打几圈,免去了穷聊的无题断茬尴尬。要不是频频举杯下酒酣脑混时车轱辘话唠个不停外,清醒时刻大家哪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
围棋是在大一时学的,一直坚持到工作单位,自己还专门买过几本专业书。本系统或驻地城市每年的业余围棋比赛,自己都是积极组织者或参赛选手。十几年前,我曾被省围棋队的国家"八段王"队长主持授予了业余二段的段位呢。
6.
可能与生性不好斗有关,小时候被同学欺负,自己从来没想过还手打架,自己怕受伤,更不愿意伤别人。也因为此,我一直不热激烈运动特别是身体对抗性强的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我喜欢搞服务、当观众,不喜欢上场。高考前两个月,班里来了个蔡姓插班生,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和同学分组打篮球事,就那么倒霉,我接拍球的过程中,站在场边嘻哈的蔡莫名其妙地飞脚踢球,我的右手中指正正地被篮球顶击,立时剧烈疼痛,后简单包扎也没当回事,留下了骨节异形。那次事件之后,我就再也不愿上篮球场了。
几年前,改了姓名在北京谋事的蔡突然打通了我的电话,找到我的办公室叙旧情聊友谊。我在饭店请其小酌期间展示给他看我受伤的指节,勾起他对当年踢篮球事件的情景回忆,俩人哈哈一笑。
花样繁多偏于静态性的爱好,丰富了我的生活,起到了我与朋友之间连接沟通的良好媒介作用,带给了我很多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