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刚读完一本书,叫《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作者是【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核心内容讲的是瞬间决断力。
瞬间决断力是一种快速认知的能力,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很多行业的顶尖专家都有瞬间决断的能力。
例如: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布莱恩.格雷泽在为电影《美人鱼》选演员时,虽与汤姆.汉克斯是初次会面,但即刻感觉到此人非等闲之辈;亿万富豪乔治.索罗斯会在股票市场如鱼得水,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背部会经常一阵阵的抽搐,而这个预示危险的信号才是他改变手段和策略的真正原因,并非如他向外界解释的那样有理有据。
收藏行业的瞬间决断力应用最为普遍,很多被称为“赝品终结者”的艺术家都相信第一感觉,即看到一件拍品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词汇(新、旧)或形成的印象(厌恶、喜欢)。
这种感觉就是瞬间决断力,至于它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艺术家们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三、
瞬间决断力除了被应用于专业领域外,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瞬间决断力,如曾经风靡婚恋市场的“闪电约会”便是让参与者借助瞬间决断力来选择心仪对象。
这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参与者在活动中倾心的人往往与活动前在内心设定的各种特质大相径庭。
比如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闪电约会中有一位叫玛丽的女士,她的择偶标准本来是一位睿智而真诚的男士,然而最终选择的约翰却是个风趣迷人但并不睿智真诚的人。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毫无疑问潜意识更能折射内心的想法。
四、
由于瞬间决断力是 一种潜意识能力,它和显意识的不同在于:它变幻莫测,不好把控,用语言无法解释清楚。
例如: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特德.威廉姆斯,因深谙击球的艺术,广受人们的尊崇,他总说自己能通过目光跟踪来测出球棒与球接触的位置,事实上这完全属于天方夜谭,当向选手飞来的棒球和选手的距离少于5英尺时,由于球与人的距离过近,加之球速过快,选手是无法看清楚球的,那时的选手实际上与盲人无异,私下里威廉姆斯也承认,在球棒和球接触的3毫秒里他只是以为自己能够看清楚而已。
作为人类,我们在叙事时总犯一个毛病,那就是非要在尚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上急匆匆的冠以一个解释。
五、
几乎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有人种偏见。
一则实验揭示了真相:心理学家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数名黑人大学生,道具则是从GRE考试中抽取的20道题,按照要求,学生们在试前的问卷上填写所属人种,这一简单的动作足以诱导他们联想到所有与美国黑人有关的消极形象,而他们的成绩以及答对题目的数量都消减了一半,通过询问受试学生是否是因为注意到自己所属的人种后,才在考试中表现的一塌糊涂,显然没人承认受到了干扰,还说,“是自己不够聪明”。
显意识的语言描述对潜意识完全失效。
六、
其实,那些一直被看成自由意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幻想而已。我们往往一直处于“自动驾驶”的心理状态,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及一些在紧急关头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即我们的潜意识很容易受到诱导,显意识却完全意识不到。
在美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失败的总统叫沃伦.哈定,他的仪表堂堂和英气逼人足以让人们停止思考,有人说给他件古罗马外袍,他简直就可以直接登台试演凯撒大帝,人们正是在一睹了哈定的外貌之后,便毫无根据的判断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诚实正直之人,而事实上他并非天资聪颖的人,他的爱好是打扑克、饮酒和追女人。
正是因为有“沃伦.哈定假象”的存在,一些平庸之辈才得以身居要职。
据一项调查显示,全美人口中,身高高于6英尺2英寸的成年男性占到3.9%,而在首席执行官的抽样中,高于此身高的人几乎占到1/3。绝大多数的人无法觉察,但却会不由自主的将领导能力和高大健硕的身材联系在一起。
七、
近几年,关于社会阶层论一直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大致意思是社会是有阶层划分的,底层孩子冲破阶层壁垒上升到一个更高阶层的概率微乎其微,更有一套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理论大行其道。
虽然没有人会乐于承认对自己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其实已经在潜意识层面开始发酵了。也许你早已变成了那些受试的黑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能力不够或是不够聪明,却从未想过是此类讯息诱导了你。
八、
当我们潜意识的东西出错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如果让那群参加GRE实验的黑人学生在受试前多浏览一些有关马丁.路德.金或科林.鲍威尔等人的照片或文章,将黑人与积极的事物联系起来,那考试表现将会好很多。
所以,也许现在你一无所有也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屌丝”的标签,一旦你习惯了此类称呼,并不代表你就真的成熟了,只能说明在潜意识层面你已经很难逆袭了。生活如此喧嚣,为何不多给自己些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