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理光照相机,就是很简单的那种装胶卷的傻瓜照相机。很好奇这个小东西是怎么拍出照片的,于是总想一探究竟搞个明白。趁着家人上班的时候,把相机小心翼翼的拿出来进行研究,看见后盖旁边的一个按钮,忍不住扳了一下,后盖突然就弹开了,露出了里面的胶卷,感觉到自己像是闯祸了,就飞快地关上后盖把相机放回了原位。由于这次探索意外的戛然而止,相机的神秘感一直存在于脑海之中。
2000年,由于工作调动,我回到了临潼,因为负责宣传工作,从此就和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使用的也是一款理光相机,型号已经记不清了,刚拿到手的时候,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好奇。等办公室同事都下班了,环顾走廊已经四下无人,急忙锁了门拿出照相机摆弄起来。对着使用说明书,打开镜头盖,卸下镜头,转转光圈,调调快门时间,也算是对相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那时,我还是摄影的门外汉,每逢单位的大会小会,只是对着主席台和会场“咔嚓咔嚓”的一通狠拍,没有丝毫的技术性可言。宣传工作要做橱窗,除了文字,少不了各种场合的照片,但那个时候,我没有经过学习培训,也没有前辈的指点,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结果拍的照片不是曝光过度,就是光线光线太暗,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从心里对拍照有一种畏惧感。现在的数码相机很先进,拍完照片马上就能看到,拍的不好删了可以立即补拍,那个年代相机还不具备现在的功能,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只能打听着谁的摄影技术比较好,不停地虚心求教了。慢慢地,也懂得了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根据不同的光线,调整相机的光圈;根据不同的拍摄需要,调整相机的快门,总算也是有了一些的进步。
大概是2002年的时候,单位买了一台索尼DSC-F707 ,500万像素,在当时已是很先进的数码产品了,具有照相和拍摄功能,而且网络上简单的修图软件已经出现了,再也不用担心照片的质量问题了。遇到单位举办各种晚会的时候,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连接好电源,就可以录制一整台晚会了。自此,我经常带着这台索尼四处拍照,也喜欢上照相的感觉。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经手的相机也越来越多了,从最初的理光、索尼,再到后来的宾得、三星,现在用的一直是佳能。当然,手机的拍摄功能也在不断的提升,苹果6S的像素也达到1200,基本已经满足一般的拍摄需求了。于是,远行旅游的时候,相机和手机轮番上场,看到美好的景色就忍不住想驻足拍摄,用镜头去记录和捕捉这一瞬间的美丽和精彩。
有时候,为了拍摄一张好的照片,可以驻足很久,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只想定格这一刻。周末的时候,在环山路的牡丹园游玩,突然看到半人高的土坡上一株株美丽的花朵,不由得怦然心动。想着一个助跑、起跳就能爬上土坡,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可就在准备起跳的瞬间,左脚不慎踏在了沟边,后脚掌踩空了,钻心的疼痛随即传遍全身,不好,脚葳了。我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感觉还能走路,看看土坡上的花,咬咬牙还是绕着路一瘸一拐的走了上去。
现在想想,以前拍照只是缘于工作的需要,时间久了,喜欢上了这种拍照的感觉。喜欢只是最初的感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喜欢之中,慢慢的会日久生情,会由心底里产生一种爱的情愫,把喜欢升华到爱的境界。只有喜欢,才会热爱。犹如这手中的相机,一次次的记录下来生活中的美好和精彩。我已经步入中年了,以为已经不再有那么多的喜欢和热爱了,看了这些年拍摄的照片,有风景有人物,既有流光溢彩,也有亭亭玉立,既有灵动飘逸,也有温和婉约。其实拍摄的不仅仅只是风景和人物,更多的是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只要心里有爱,就会坚持,只要坚持就会看到生活的美好。
热爱,源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