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白话】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诉说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在下位而诽谤长官的人;厌恶勇敢而不守礼仪的人;厌恶一意孤行却到处行不通的人。”孔子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卖弄聪明却以为自己明智的人;厌恶狂妄无礼却以为自己勇敢的人;厌恶揭人隐私却以为自己正直的人。”
儒家绝非乡愿,儒者有明确的立场,对某些行为非常厌恶。一般以为,君子都是很友善的,见到任何人都非常欢迎,尽量讲一些好话让大家开心,好像不做是非善恶的判断。其实不是的。孔子直接点了四种人。
第一,厌恶诉说别人缺点的人。孔子曾说,有三种快乐是有益的,其第二种“乐道人之善”,恰与此处针锋相对。以诉说别人的优点为乐,是有益的快乐。
因为我的心胸会越来越开阔,越来越能欣赏别人,而被我称赞的人一定会觉得我对他很公平,因而对我心存感激。
孔子不赞成在背后批评别人,因为指责别人的缺点,而别人不在现场,其中恐怕有些是冤枉的话。何必这样不光明呢?
第二,厌恶身居下位而毁谤长官的人。人在下位,就要尊敬长官。万一长官真的不好,也自有更高层的长官去指正,而不该由下级在外面说。况且,长官好不好,不见得是我的位置能看得清楚的。
也许长官是考虑全局的要求;他致使我有许多愿望不能实现,也许是考虑到平衡。在这一点上,孔子仍然比较重视长幼尊卑的次序。今天时代不同了,这里应该是有点弹性的。
第三,厌恶勇敢而不守礼仪的人。孔子一再强调,一个人如果很勇敢,但不爱好学习、不懂得规范,就会制造乱局,坏了事情,甚至弄得不可收拾。所以,勇敢很好,但是还是要遵守礼仪,最怕一个人勇敢、莽撞,对礼仪毫不在乎。
第四,厌恶一意孤行却到处行不通的人。这种人做任何事,都认为自己对,拼命做,却行不通,这说明条件还没成熟。人不懂得如何判断,有再大的能耐也行不通。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与此不同,他强调的是原则不能放弃,所谓原则就是要完成自我的使命。
接着他问子贡,有没有厌恶的事呢?子贡说,我有三种厌恶的事情。
第一,厌恶卖弄聪明却自以为明智的人。说到卖弄聪明,其实子贡仗着自己口才好,也常常侃侃而谈,比来比去。西方有句俗话说,彼得说保罗如何如何,就是彼得说自己如何如何。
一个人有某种缺点,就特别容易发现别人也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种缺点,就不会感觉到别人身上的这种缺点。
第二,厌恶狂妄无礼却以为自己勇敢的人。这和孔子所说的几乎一样,只是用另一个方式来表达而已。孔子说,我厌恶那种勇敢却不能够守礼仪的人。子贡反过来说,厌恶狂妄无礼却自以为勇敢的人。真正的勇敢不是狂妄无礼。
第三,厌恶揭人隐私却以为自己是正直的人。今天这个时代,网络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用具名就可以上网发言,把别人的隐私加以夸大渲染,还以为自己很正直,把别人的秘密说出来。尤其是当一些人稍微有成就时,别人便开始挖掘他们的秘密。
攻击别人的隐私、揭发别人的隐私,以为自己很正直。固然,事实真相应该让大家知道,难道别人没有善的行为吗?为什么专就隐私来加以宣扬呢?这样是正直吗?不一定。
这一章列举了君子所厌恶的四种人以及子贡所厌恶的三种人。总的来说,没有真诚的心,与别人来往时在后面耍手段,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