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懿儿妈的国学育儿课堂简书作者
2018-04-27 07:49 打开App
能念的时候就给孩子念,但能读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读了,读什么?还是读经典。一个孩子到了两岁半、三岁,就可以开始正式读经了。怎么读?看着书读。教学的方法,也是“小朋友,跟我念。”起初,他不认识字,家长可以一面念,一面指给他看,你念“子曰”,就指着子曰两个字。念“学而时习之”,就指着学而时习之五个字,他或许看或许不看,因为他还没有“注意”的能力。或者说,他不必注意就可以学习,因为他随便看一看就有印象了。所以,他看也好,不看也好,他在玩,我们照常念给他听。如此将这一章反复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最好念一百遍;然后第二天教他另一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三天教他,“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第四天教他,“弟子入则孝,出則弟,谨而信……。”第五天教他“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样,你如果教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五天的《论语》,每章都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一百遍,五天之后,这个孩子至少会认两个字,哪两个字?子曰。大家都很聪明,但是都没有良心。既然本来就都知道了,为什么不做?就是不做!我们整个国家都不做!我们国家请那些所谓的语文教育专家来研究,研究儿童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认字,他们说要六岁。所以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就从六岁开始教认字。怎么教认字?他们认为儿童认字要从最生活的、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认起。各位,这合乎人性吗?这根本在残害人性!但是我们已经实施了九十年,明知其效果奇差,却一直坚持不改。各位语文老师还是这样子教,我们整个民族快灭亡了!一个人不是这样学认字的,体制的语文教育,从认字这一关就开始走了错误的路。把认字规定为一定要会读,而且一定要读得很正确。其实一个孩子一时读错了有什么关系呢?一时张冠李戴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再来,还要求认一个字,就要会写这个字,其实写字是六、七岁以上的能力。所以体制规定六岁以上才能认字。再来,体制又要求认一个字一定要会解义。其实刚认得的字,不了解意思有什么关系呢?久而久之就渐渐了解了嘛。甚至我们还要求孩子认一个字就要会用这个字,要求他造词、造句。各位,这叫作——折腾!我们的老师要折腾多久才让孩子认一个字呢?而滞慢了认字,就滞慢了阅读,滞慢了阅读,就滞慢了知识的吸收力和思考力―一切都完了!
在新的语文教育典范里,我们的孩子怎么认字?我有一套认字教学法,叫作“煮汤圆理论”。煮汤圆要先烧热水,下面有火,热水滚了,可以煮汤圆了,比喻可以认字了。怎么煮汤圆?这里有两千五百个汤圆,比喻我们国小学生要认字两千五百个汉字。两千五百个汤圆,现在的体制语文教育,就先选一个最小的,就是最好煮的,丢进去,一直煮一直煮,煮熟了,捞起来,很高兴很有自信地说:“我煮一个汤圆了!”再丢一个。这样子,煮了六年,煮熟了两千五百个汤圆。这种媳妇,隔天就一定会被休掉了,笨媳妇嘛!正常人怎么煮汤圆的?水滚了,两千五百个全部倒下去,你管哪一个先熟?它们或者熟了,浮起来了,或者浮到一半再沉下去,都不必管―过不久,两千五百个汤圆就全部煮熟了。
我们古人就是这样认字的―直接给儿童读文章。唐宋以前,读的是经典,明清以后,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叫作开蒙;其实就是识字。其实以蒙书开蒙识字,是比较笨的方法,因为《三字经》可以认字,经典也可以认字。但不通人性的人,认为《三字经》可以讲故事,为什么要对孩子讲故事,我问你?有人说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增广见闻增强想象力啊。我却认为,最好是让孩子讲故事给你听,而不是你讲故事给孩子听。这也是典范的转移。怎么能让孩子会讲故事?读经!读经有本质的作用,奠定一生文化教养的基础,而读经又附带有外围的功能,第一层的附带功能就是认字。
如果一天能够读经一个小时,在六个月之内,一个孩子可以认得两千到三千个汉字,所以小学六年的识字量,大概六个月就认完了,比较笨拙的孩子,也可以在一年认完。两岁半开始,三岁半就认完;三岁开始,四岁就认完。所以幼儿园的小班开始读经,到中班就可以读小学六年级的书,因为六年级的字都认完了。从认字再开拓出去,读经的第二层附带作用就是―读书。读什么书?读一切用白话文写的书。刚才我说,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但是,可以拿来阅读。一个孩子,可以用白话文吸收他的年龄所能了解的知识,我们只要提供很多的读物让他读,他就可以自学而长进。
如果一个孩子一天平均读三本书,一年就可以读一千本书。一个幼儿园中班孩子读了一千本书,他的知识量,可能就超过一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天真能读三本书吗?如果一个识字的幼儿园孩子读幼儿园的书,一天读十本、二十本都可以的。说读三本,是很保守的。因为幼儿园的书大概两分钟、三分钟就读完一本了。当然读的书会越来越厚,对,但是他读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阅读增加知识量,从阅读也提升理解力。所以,只要读经,他就认字;认字就会读书,愈早开始读书的人都会很喜欢读书,乃至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有很多读经家庭的父母跟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他实在很烦恼,问我怎么办?我说,恭喜你有这个烦恼,现在全世界的教育部都烦恼他们的孩子不读书,你居然烦恼你的孩子太喜欢读书。这也是一种典范的转移,典范转移带来的功效。
我教家长把书收起来,放在比较高的地方,但他孩子还在读,他搬椅子去拿书来读。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儿童书全部装箱,收起来,不让他读。但这个孩子太喜欢读书了,有人送水费单、电费单来,他就读水费单、电费单,读得很高兴。他去餐厅,人家在吃饭,他就在那里看菜单,他整个菜单都会背。这种孩子看到文字就喜欢,这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学语文的恰当时机。
千万不要错过时机,两、三岁,家长就可以用读经的方法让他认字、阅读,养成一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这个孩子就不需要再教他了。即使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还来得及读经,老师只要说“小朋友,跟我念”,孩子就念得很大声,一遍再一遍,大家越念越高兴。一生的自学能力从此养成,也就是幼儿园毕业,就不需要再教育了。
选自: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