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泽香
有人在后台留言问及:你是不是很闲,是怎么做到几乎每日写原创的。
回曰:不闲,每天晚上拿出两小时左右更新,至于想写的主题,利用碎片时间构思。
对方不再回复。很显然,更新变成任务,不是人人都想尝试的事,毕竟算不小的压力。
回归问题的根源:在订阅数并不高的情况下,为何坚持每日更新,未见任何利益好处,还颇费精力。
是的,我们一天中面临无数大小事,属于自由写字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自从收到朋友二锅头的几次称赞后,我对写作的兴趣大幅提升。好比我们一起去勘测一块土地,身边的伙伴两眼放光声调高亢:“相信我!这里有宝藏,你好好挖,一定可以挖到!”站在这位预言家身边的,是肩头扛着锄具的我,宝藏啊,人人向往的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等什么?!立马挽袖,朝掌间吐口唾沫,激动相搓,兴头十足的挥动锄头开挖。于是,基于友人二锅头几次特别郑重的表扬后,我这个在文字里劳作的农夫更加努力地耕耘起来。
至于最后是否能挖到宝贝,挖到的宝贝是价值连城还是废铜烂铁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有一件旁人觉得你能做好的事,并且你自己也愿意尝试,那么心无旁骛地去做就行了。过程是漫长的,除了机器猫的时光机和电视里的穿越剧,结果从不会提前到来。
相较可能遥远的结果,享受挥锄耕作的当下,每一锄落地,清除杂草,翻新土壤,悉心撒下一粒粒盼望拥抱大地的种子,浇水灌溉,水流浸润田畦,渗入种子沉睡的洼地。忙完,坐在田边歇脚,这一天才不负时光,身而为农,将种子完好地托付给大地,更像完成一种使命,也像获得一种责任,毕竟这是块由我垦拓的土地,需要用心才是。
写作就是打理这块地的过程。他人的夸奖仅是开始的动力,而非最终的愿景。每一位农夫都知种植作物乃听天由命,一边勤奋劳作,没准四季安泰,最终喜获丰收;一边自我告诫,阴晴不定,风雨难料,就算作物歉收,也不过坐田边失落叹气一阵,不然又能怎样。
保持如此心境,只管继续播种、插秧种植吧。
有意思的是,日复一日,你突然发觉今日锄作技能较之昨日有了一点进步,喜悦化为动力像拧足的发条自动转圈旋紧:明日再来!没准明日还能发掘别的惊喜。是的,这就是我延续至今日日更新的内心写照。
我是一名在朋友鼓励下,尝到拓荒趣味,面朝黄土背朝天播种文字秧苗的农民,我也是日日挥锄自娱自乐的手艺人。感谢时不时前来围观的你,希望这块土地可以长出精良的作物奉献给你,最不济争取长得像个样子吧。
写作是一项孤独的事,它与人生一样,既长又充满未知。
不过,自我双脚踏上这块土地,不分昼夜想好好耕作这块地时,我予出了像待孩子一样的慈爱之情。重在付出,问心无愧。
特别感谢一再鼓励我的朋友。感谢阅读我文章的你。有一日,若清风不请自来,十里桃林灼灼盛开,希望可以一一款待行至垄上的你们,届时以茶代酒可好。
如果你喜欢这个账号,欢迎将它荐给适宜的人,让他们相见。
除却人与人的相遇,我希望人与文字之间也可以是前世离分后,今生终于再见的阔别重逢。勿需一言,彼此已深深懂得。
你看,几孤风月,屡变星霜,山高水长,立尽斜阳。
不知你立于何方,不管怎样,莫慌,请随我来。请你安坐田野,听一阕音符鸣响,字句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