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买东西时,能选到最省钱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会做,别人卖了你,还会帮别人数钱的事情。
但事实情况是,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做这样的事情。不信,就往下看。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买的人,不如卖的人精明!商家蒙你很容易。
但通过行为经济学,会让我们从更加有趣的视角,让我们了解自己产生的消费行为,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看破商家的小花招。
一、损失厌恶风险
每个人都厌恶损失,厌恶风险,看到商家给出的优惠券,不管用不用的到,都先拿着。
但商家就会利用我们这种捡小便宜的心理,赚我们的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
若你是开的是一辆经济性的车子,有个人跑过来,让你买个500块钱的音响装在你的车上,你买不买?通常你不会买。
但是,假如你换了台100万豪车,有人跑过来,和你说只要5000块钱就可以买最好的音响装在车里,你买不买?通常你都会买。
因此,利用这种心理,商家在让你买很多东西的时候,都会和你说,只要再加100元钱,就送你一个4G内存卡。另外一种变相的方法就是,你买一个大件物品,就送你一堆不值钱的礼品,让你感觉你赚了。其实你是捡了小便宜,商家赚了大钱。
商家采用的策略就是,廉价的配置的商品搭着贵的东西,一块卖出去。
知道赌徒是怎么把自己害死的吗?是前面输掉的钱绑架了他,让他继续犯错。
我们买了一件不该买的包包,就会为过去犯的错,成为你继续犯错的借口。进而继续为这个包包配置符合档次的衣服,首饰,鞋子等,进入无限的深渊。
二、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就是,我们容易产生自我良好的感觉,会情不自禁的觉得自己的东西最好。别人说悄悄话,就感得像是再说自己。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禀赋效应,即你拥有什么,就会觉得什么值钱。但,你的认识存在不可靠的地方。
商家就会利用这样的效应,做很多可以赚钱的事情。
例如:哈根达斯,他的广告语是:爱她就请她去吃哈根达斯。
你的女朋友在你心里肯定是最好的,对吧?觉得不是最好的,该去反思一下。这种广告语就让人感受到,哈根达斯代表奢侈,代表高价值,代表珍贵的感情,比其他随便的冰激淋高一档次,其他的冰激淋,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吃。
再说个,更绝的一个案例:卖冰箱
若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卖冰箱,打八折,很少有人愿意来买。但是,假如他宣传说,你家的旧冰箱可以抵2折的优惠。瞬间就会觉得,自己家里那台破冰箱,原来这么值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电可以以旧换新的思路。
破解的思路也很简单:商家会用其他能够提升他价值的手段,来提升他额外的价值。因此,我们从追求商品核心本质的角度去进行购物就可以避免。
但,可惜的是,购物往往感性会战胜理性的,所以,重大采购,带一个信得过的专家陪同,是很不错的选择。
三、替代性报酬
所谓的替代性报酬,就是一件让你觉得不爽的事情,换一种让你爽的方式让你做。
例如:有人设计了音乐楼梯,走楼梯时会发出弹钢琴的声音,一下子很多人愿意走楼梯了。
这种效应,也会被商家所利用,那就是你的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我们总是,以为钱是分不同种类的,这是完全不对的。
我们一起来体会下,当你用10张10块钱去进行消费价值100元东西的时候,在数钱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痛?每数一次就痛一次,一张张钱能让你带来连续的痛感。看到10张10块钱都要给别人了,会一下子剧痛!
但是,当你用信用卡去刷100元东西的时候,完全没有痛点,不仅是因为,少了数钱的过程,不能直观的看到钱的流出,更是因为,这笔钱不用现在给,是下个月,降低你当时消费的痛点。
于是,就这样,总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可以花钱,在不知不觉中欠下了巨款!自己成了商家赚钱的机器。
我们往往容易高估当下的感受,低估未来需要所偿还的代价,因为,根本算不出,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
商家应用的原理就是:坏消息一次告诉你,降低你的痛点。好消息会分多次告诉你,让你感觉你获得可以多次优惠!
解决之道,让自己产生多次的痛点,就能阻止自己做傻事。这就是为什么,得肺病得人,往往容易戒烟。
最后,
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可笑,自己不可笑。别人买12345678排序的彩票肯定不会中奖,但事实是,任何任意排列的数字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我们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框架,会把我们带进沟里。
商家就会利用这些固定的框架,忽悠你,进入他们的框架,他们比你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