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天之中,于时间夹缝里抽出半小时教练了一位伙伴,在即将走完“教练之箭”全流程之际,小伙伴恍然大悟,自己原定的目标,想要拿到的成果与自己所付出的行动代价比较而言,原来那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在下意识紧追的开放式提问之后,才重新令其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当下自己在做教练的那一瞬间,恍然大悟自己在确认SMARRT原则时,忽略了“整体平衡”这一项的确认······原来小伙伴在发现自己追逐当下的这个目标时,在想要拿到那个成果的过程假想中,就已经选择放弃了她原本内心想要追逐或有时间去体验的那种生活状态,所以她突然明了那个目标愿景不是她真正内心想要的·····当然最后在理清了当下的现状,和重新确认了新的目标后,我也利用教练技术快速穿越,帮助小伙伴清晰了自己的达成路径。事后,小伙伴也坦然自己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清晰自己当下要做什么了。表面上看,用挽救的手段还是算拿到了教练成果,但此刻的反省,对于本人而言,还是非常慎重的,那时感悟“教练之剑”的使用,“成果框架”的确立等教练工具方法论对于教练的过程应用是多么的重要,这样的方法论设计是多么的严谨,自己稍有遗忘,稍有疏忽都会让自己失去教练位置,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教练过程里,自己更容易失去拿到教练成果的机会。所以在教练的这条路上,对于所学知识的不断践行,不断试错是多么的重要,先不说自己是否已经养成了这个应用习惯,就对于知识的完整掌握与完整呈现上说都还是个问题,所以坚持去做并形成一个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啊!
7天不过是走完21天的三分之一,其间的经历已是十分难忘,况乎后面的剩下两个7天······海峰老师说,“3%是那个成果,剩下的97%都是我们试错的过程······”人生没有失败,都是在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中,走在去追寻成功的路途上······
回忆穿越到6月16日至18日的课程现场,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教练大师,听到了久违的心仪课程,学到了很多高效科学的教练工具与方法论,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交流碰撞了很多观点,交流了很多学习的心得,竟然还在某个晚上教练了一起拼房的同学······难忘的还不是回忆本身的场景,更是内心的一次次触动,那一次次与自己当下链接,与他人链接,与世界链接的畅快与愉悦······从自己拿到胸牌的时候开始,那个形容自己当下状态特别贴切的“富足”二字,已然成为了我的心迹,也许美妙注定就从那一刻就开始了······
培训完后,逝去的这段日子里,“四象限与四种自由”、“四个计划性问题”、“柔顺剂”、“回放用语”、“成果框架”、“教练之剑”、“平衡轮”、“逻辑层次”、“爬虫脑、情绪脑、大脑皮层、左脑、右脑”、“意识、潜意识、超意识”、“埃里克森五项原则”·····一直在脑中萦绕,在练习的过程中使用,有时忘记,有时又记起,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做到了推己及人、利己利人,价值感一次次地填充到了自己的信念系统,多年前一直坚守“视培训为帮助人的事业”,今年此时再次重修教练技术,真正拿到了对于身边人的成果体验,再次看到了除培训之外另一种以未来成为导向地,以问话沟通为手段的助人与赋能方式······感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心灵激荡,更成为了一种坚定使命与信念的动力系统!
加油吧!来吧!下一个七天我和我的队友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