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拖延,决定把码字放到白天,减少拖延发生的概率。
上帝最公平的事情是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但是,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是,什么叫公平什么叫不公平呢?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不一样,从出生,到成长,身体状况,所经历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每个人也都是普通的大多数。是这些不一样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组成了世界的参差多样。因此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网络世界的发展,拉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窥视到别人的生活,进而产生了更多的对比甚至攀比,而这些攀比也会逐渐演化为某种潮流。毕竟,追的人多了,很多价值观似乎也就对了,例如前几年朋友圈盛行的,女生就是要买奢侈品买大牌包包,这样才更有动力赚钱,提高自己的身价。疫情的这两年,火热的经济被浇了一盆凉水,浮躁之风似乎有些消停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比较,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看到自己的不足,弥补差距让自己进步。也可能让自己的心魔失控,欲望无限膨胀,以至于看不清自己是谁。学生时代,准确来说,小学和中学阶段,真的是很单纯的岁月,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考试升学,十几年的寒窗就是为了最后一刻的高考,暂且先不论其合理性,但这种只有单一目标,每个人都为了成绩而奋斗,像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战,青春年少的岁月里写满了豪情万丈与拼搏激情,毕竟,学习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学习是唯一的标杆,所有的价值观,所有的比较由此而衍生。记得我们中学,为了防止学生在物质上攀比,要求统一穿校服。学习好的会被同学们崇拜,高分知识更多的智者会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在一个不以物质论英雄的青葱岁月里,友谊和很多关系可以那样纯粹。所以,那个时候的努力方向,当找不到目标时,只要找到和自己成绩差不多以及稍好一些的同学,向他看齐,参考他的选择和方法,准不会错。但是当进入大学五花八门的专业,进入社会眼花缭乱的职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尤其在成长或者说成熟变老的过程中,陆陆续续曾经同行的战友队友结婚生子,进入人生的另一阶段,每个人不再有同频的步伐,而寻找自己的参考坐标系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展现,现实世界的残酷也在不断以不同的方式教育着你。社交平台里,人们藏起了忧郁的一面,在这个精心布置的橱窗里面展现自己生活里的幸福甜美一面。如果以此作为参照系,那么会对比出自己生活的众多不如意,那么,比较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吗?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找到自己快乐的源泉是更值得探索的事情吧。也许,成年人的世界应该是,放平心态,你很好,我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