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
原文: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营造基础教育良好体系,各地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
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标要求,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和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
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注重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学生答疑辅导。
重点:“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我们从这次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可以看到主要目的“为中小学生减负”,这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了。
-------------------华丽分割线-------------------------------
相信在坐各位看官对“为中小学生减负”“家庭作业”辅导班,补习班等等……对这些话题不会陌生。
真安君相信许多有小孩的家庭是这样的:“不做作业父慈子孝/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真安君有两个小宝贝,老大今年已经小学二年级,真安君也一在辅导他们的作业,但大多时候还是妈妈在辅导他们,从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教小孩子呢,真的你讲道理他们不明白,打了孩子又委屈,有许多时候说再多他们就是不明白!
在这时候各位有没有一种掰开揉碎把答案复制,然后粘贴进他们脑子里的想法,有几次我看到他们妈妈在辅导作业,讲完真的心脏病都要犯。
真安君用特殊的方式(排除法)跟自家孩子沟通过,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孩子的原话是这样的:老师没有讲过这些啊,我们上课,就是老师把课本读一次,然后讲几个词语再做练习册然后就下课了。
真安君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否普遍存在,可能现在一些老师,他们讲课比较生硬,几乎是照书全搬,还有一点就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一些问题,忽略了他们教育的对象是否能理解和接受他们讲授的知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老师会把一些原本课堂上应该教的内容刻意留到补习班去讲,导致现在很多小学生好像比我们以前笨和蠢,这样的假象。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真安君印象比较深刻是上个学期,孩子学到日期单位年,月,日和时间单位时,分,秒这些内容。老师就是讲一次就让孩子们做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样只能让爸妈在家里再教一次,当时孩子妈妈在辅导他们学习那场面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妈妈直接被气哭,孩子也委屈哭了,我当时回家安抚她们,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孩子是对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认知不足,经常出现混肴。(请准备好你们的降压药)
例如有一个题目,一年有几个月,她能答十二个月。
没问题再来,一个月多少天?
十二天。 (崩溃不崩溃?)
你教她,一个月是三十天,(度娘答案:如果给出具体的月份那就按那一个月的天数来算,如果没有给月份的话一般就按30天来算。)
好了下一题,一年有多少个月?
三十个月 (你们说崩溃不崩溃?)
同上时间单位也是差不多。
问:一个小时多少分钟?
十二分钟
不对
六十分钟。
OK下一题
一分钟有多少秒
六十秒。
六十秒等于多少分钟?
十二分钟
不对
六十分钟
为了各位心脏健康,不再举例。文章最后会分亨真安君的教导细节和技巧。
各位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小孩对单位理解是比较差的,我们先不说这是不是孩子的智力问题,我想问一下各位家长在刚开始的教孩子单位的时候,会不会不断重复把数字和单位打乱去考孩子们。
以一个成年人来看这问题很简单,但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因为对单位不了解,在短时间内肯定会出错。
从上面的对话能看出来孩子们对单位理解不够透彻,只是靠对数字的敏感度,下意识在“猜”答案。
在讲教一次之后孩子的对错开始沾半,已经不是靠猜了她对单位开始理解,再讲一次加深印象,孩子的答案已经达到了百分百的正确率。
亲测如果不加深印象,孩子们一周之后再做这种题目又会出现混肴的情况。
真安君从网上发现,这是小学生第一个经常混肴单位概念。
别问为什么真安君要这么详细举这一个例子,难道在校老师不会教?
(以下对话不针对任何特定人群,请勿对号入座。)
老师当然会说,只不过就如我之前说的那样:一些教师讲课比较生硬,几乎是照书全搬,最重要说完就算,不会管学生们是否能接受理解和掌握。
想要他们详细的讲解呢,那就二十块钱一节课,下午放学后到某某楼三层四号室,注意不要迟到。(是不是特别熟悉的味道)
作为一个媒体人,本着公平,公正 纪实态度在写这篇文章,写的大部分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事,不带任何偏见,请各位看官嘴下留情。
为什么我要作以上声明,请继续往下看。那是一年前我在某辅助作业交流群跟其他家长的一些交流。
真怕将来高考孩子没考上,咱们家长能考上清华。
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家庭作业,建议全国普及!
现在的学校是什么都不想管!我们这里连个试卷都没有,给家长发个文本自己去打印,让孩子做题目家长作为监管!
累死累活的一天,回家还要辅导作业,活的精彩!!
还特么在课堂上吸收百分之九十?现在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不讲重点的?还不是交钱之后在他们的辅导班讲!不补课都不知道有那么重点!现在大部分的老师!呵呵 [吐血]表情包[吐血]
老师到学校跷二郎腿睡觉就完了,不需要教育孩子,累坏了咋办,让家长自己教并且培养感情,多好,建议让所有老师在学校不要受委屈,睡觉拿工资就完了!(这位家长当时特别特别激动)
我觉得我可以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但我绝不会“软刀子”“胁迫”补习。
现在的老师和当年的老师,拿着工资在耽误孩子,他们如果教的好我不会说什么,他们教的质量差,还把责任推到家长头上说我们不帮孩子复习各位怎么看。
这就是教师的问题,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的水平下降了,还真不好说。
天天在忙呢在外工作累死累活,晚上还得陪孩子写作业,还得检查,还得背诵,还要默写,就一个字“悲惨”这辈子上两次学了。
我以前读书怎么都考不了一百,现在倒是能每次考一百了,有时候凶孩子,我爹还训我!总结,我太难!
请全国赶紧普及,我儿子幼儿园大班,我现在已经有狂躁的症状了,真不敢想他上小学我还能安否。
有些人自己不维护自己的权益,别人维护,居然还嘲笑真奇怪。(有几位家长开始在对线中。)
上次我去开家长会,一小时废话十五分钟后边半个多小时在推销补习班你们敢信。
咱们也不知道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味了,送学校也不知图什么,知识都是自己在家教,回想我那时候老师找家长都是天大的事,现在家长都把老师的活干了。
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或者某一个老师这么做,而是现如今教师队伍里有百分之80以上的都是这么干的。家长也不能说不敢说,也不能去找谁,去了就给你家小孩穿小鞋。
真安君记得前几年新闻一直在说给老师涨工资,涨待遇,退休待遇,工资什么都能涨,现在就想稍微问一下“责任心”计划什么时候能涨一涨。总不能全指望孩子的父母,毕竟部分父母自己的文凭本来就不高或者有些高文凭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也没有多少时间去辅导孩子。
甚至有些父母有时间能辅导一二三年级但总会有他们不认识那些题目,甚至压根不会那啥办,还是希望各位老师的责任心能涨一涨。
再次真心问一声部分教师群体,你们真的要那些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不会教课文内容的那些父母去辅导孩子么?甚至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你让他们老人家怎么去辅导?如此的教育是否应该改进,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别拿什么你家的孩子你不教谁教这样的话来推脱,更不要“偷换概念”我们现在说的是在校教育问题,学校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在家我们会教孩子做人的各种大小道理这不需要其他人操心,教师只要将课本内容耐心的教给孩子就可以,而不是变相的巧立名目让他们上什么补习班,你们应该清楚教育是你们本职工作是你们的分内之事。
寒门难出贵子,教育严重偏移等问题在这不做详细讨论。
可能有的人看到这里会不太舒服,但真安君还是想说:社会呢有规矩和道义“有豪门贵足,有路人乞丐”全部是人情世故。行事做人要有规矩,一切才不会太坏。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其中有一段话特别深刻,书上写了一位女子的独白:“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投错女人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
真安君会写这一段文字目的就是让各位不要去看不起那些生活上过的不如你的人和家庭,一切都只不过是运气罢了。
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
真安君希望教育能回归它的本质“教师育人”学生能从课堂上收获知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华丽分割线2号------------------------
在最后分享一下作者在教导孩子的一些方法。
接上文说过许多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还是比较强,对家长说的一个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他们记下的第一印象是1/60/12等几个常规数字,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教的就是数字转换成单位,难点就在于数字和单位转换之后孩子能否理解和记住正确的单位。
我用的方法叫做“空间具现化”是当年本人学习三唯空间时候一种把,抽象空间构成向具象实体化设计转换过程,此方法有一定借鉴价值。
孩子对许多事物都比较抽象,我们要把这抽象的东西实体化,把我们成年人理解的单位拿出来放到孩子面前,我当时是拿了一个时钟,指给孩子看,那条是时针,那是分针和秒针,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是理解上会出现混肴。
最后真安君在白纸上写出,把单位分解,加每个单位加上一个他们能理解的名字,把要教的内容故事化。
真安君当时是指着白纸对孩子说:时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叫做“时针”,它个子不高,样子矮矮胖胖,跑得很慢。
时钟妈妈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叫做“分针”姐姐,她长得高高瘦瘦,她跑得不快不慢。
时钟妈妈最后一个孩子,它叫做“秒针”第第,它是三个孩子里最快的。
说解的时候要给孩子多看一看实物的时钟,说到这我的小宝贝就能把时分秒给记住了,所以把抽象的东西写出来画出来真的能帮助孩子认识和记忆,这方法各位可以试一试。
认识记住时分秒之后开始说解“单位换算”继续讲故事,秒针第第他比较活跃跑得快,他在时钟内跑60格(60秒)“分针”姐姐才跑一格(一分钟)“分针”姐姐跑60格(60分钟),“时针”大哥才跑一个数字(一个小时),在这要注意说到“时针”不能说跑了一格,只能说从一个数字跑到下一个数字,否则孩子会问从一点钟跑到两点钟是五小格,这样好不容易理解的实体单位又会出现抽象化。(时钟有多少格,一小格代表什么我想大家都会解释,为节约时间作者不细写)
这只要给容易混肴的单位加上比较容易理解的后序,如哥哥姐姐,第第妹妹等等,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孩孩子们可以理解,然后再以讲故事的形式给他们讲解其中的主要内容。之后的年月日,米,厘米毫米。本人都是与这种具象化的方式把抽象的东西画出来,给他们加上名字和后序,“实体化”帮孩子们学习理解和加深认知。
本篇文章说的大部分内容可能不够积极向上,真安君打算下一篇文章关于正能量的教师文章,标题都想好了“我的老师”怎么看都像是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汗…
创作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喜欢本篇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 谢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