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关于“累”的故事。
主角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处在中年未至青春已远的年纪。
我们不经常联系,但每次联系,就算内容各异,但主题只有一个:疲惫。
她真的很累。即使衣着得体、妆容精致,也掩不住那种“精力衰弱”。她看上去依然健谈,但思路明显有点涣散,常常下意识陷入一种碎碎念的神游状态,念的都是照顾孩子时的烦恼与老公的不给力。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一旦发现自己在“啰嗦地倾诉”,就感到万分抱歉,觉得占用了我的时间——毕竟,让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听关于孩子的趣事,无法共鸣就会乏味。
她无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还会体现在她对所有人的照顾上。
她感激帮自己带孩子的公婆父母,心疼工作繁忙的丈夫,愧疚于孩子生病是因为自己照顾得粗心大意……她理解所有人,爱所有人,却对疲于奔命的自己,没有任何怜惜。
比起很多鸡飞狗跳的家庭,她显然生活在一个还算和谐融洽的家里,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缺少一个情绪的出口——这种感觉,源于看到她压抑在“懂事”下的委屈。
太懂事的人,到最后总是最容易被忘记——不是大家不够细心,是她总是体贴地拒绝别人为她操心,于是,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忘记了她也需要安抚,需要关怀,需要鼓励。
我最近拉着她看了一场电影,那是她曾经提起等上映时一定要看、但眼看快下线了她也没抽出时间去看的电影。入场之前,我递给她一个保温杯,里面装着她单身时爱喝的鸡尾酒,对她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请放松享受,不好看也不许退场。
两个小时里,她坐在我旁边不停擦眼泪——那是部毫无泪点的爆米花大片,她哭什么,我大概猜得到。
她是我认识很久的朋友了,很多年前我有一次情绪崩溃的时候,她陪着我大半夜在长安街上游荡,不发一言,只是在告别的时候说:好好睡一觉,醒了去吃点好吃的。
当年的她、现在的我,所做的,都是为一段友谊而做的“分内之事”。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友谊不一定非要联系频密、形影不离。因为知根知底不代表可以过分入侵,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暗室。
年轻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年长后各自沉默各自战斗。成年人的友谊,随着成长,会渐渐剥离掉所有肤浅的东西——无需陪吃陪喝陪聊八卦,不必再通过交换秘密换取信任,甚至也不为抱团取暖。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现;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走远。
大家各自站在各自的生活里,遥遥相望,各人有各人的困境与无奈。但在你遭遇绝望或无助的时候,那个朋友就会走过来先说一个关于“累”的故事。
主角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处在中年未至青春已远的年纪。
我们不经常联系,但每次联系,就算内容各异,但主题只有一个:疲惫。
她真的很累。即使衣着得体、妆容精致,也掩不住那种“精力衰弱”。她看上去依然健谈,但思路明显有点涣散,常常下意识陷入一种碎碎念的神游状态,念的都是照顾孩子时的烦恼与老公的不给力。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一旦发现自己在“啰嗦地倾诉”,就感到万分抱歉,觉得占用了我的时间——毕竟,让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听关于孩子的趣事,无法共鸣就会乏味。
她无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还会体现在她对所有人的照顾上。
她感激帮自己带孩子的公婆父母,心疼工作繁忙的丈夫,愧疚于孩子生病是因为自己照顾得粗心大意……她理解所有人,爱所有人,却对疲于奔命的自己,没有任何怜惜。
比起很多鸡飞狗跳的家庭,她显然生活在一个还算和谐融洽的家里,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缺少一个情绪的出口——这种感觉,源于看到她压抑在“懂事”下的委屈。
太懂事的人,到最后总是最容易被忘记——不是大家不够细心,是她总是体贴地拒绝别人为她操心,于是,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忘记了她也需要安抚,需要关怀,需要鼓励。
我最近拉着她看了一场电影,那是她曾经提起等上映时一定要看、但眼看快下线了她也没抽出时间去看的电影。入场之前,我递给她一个保温杯,里面装着她单身时爱喝的鸡尾酒,对她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请放松享受,不好看也不许退场。
两个小时里,她坐在我旁边不停擦眼泪——那是部毫无泪点的爆米花大片,她哭什么,我大概猜得到。
她是我认识很久的朋友了,很多年前我有一次情绪崩溃的时候,她陪着我大半夜在长安街上游荡,不发一言,只是在告别的时候说:好好睡一觉,醒了去吃点好吃的。
当年的她、现在的我,所做的,都是为一段友谊而做的“分内之事”。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友谊不一定非要联系频密、形影不离。因为知根知底不代表可以过分入侵,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暗室。
年轻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年长后各自沉默各自战斗。成年人的友谊,随着成长,会渐渐剥离掉所有肤浅的东西——无需陪吃陪喝陪聊八卦,不必再通过交换秘密换取信任,甚至也不为抱团取暖。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现;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走远。
大家各自站在各自的生活里,遥遥相望,各人有各人的困境与无奈。但在你遭遇绝望或无助的时候,那个朋友就会走过来,默默撑着你,轻轻对你说:没关系啊,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以前在杂志社的时候,我们曾有一个工作群,群里就是十来个人:艺人经纪人、品牌公关、杂志编辑——几乎都是女性。久而久之,大家熟了起来,尤其一起工作结束后,总要一起吃饭喝酒,渐渐地,我们彼此成了朋友。
其中有个上海的时装品牌公关,是极要强的女子。公司预算不多,硬是靠自己出色的社交能力和不眠不休的工作劲头把品牌做得风生水起,上升飞快。但她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美满婚姻。她的朋友圈除了工作内容,和私生活相关的一概是秀恩爱:事业同样成功的丈夫如何宠溺她、体贴她、在她每个加班的深夜提着热汤在公司楼下等她。
所有人都羡慕她。当然她也从不在朋友面前炫耀,朋友圈说白了,只是一种为社交而经营的人设。所以我们理解她,也真诚希望她能一直这样优秀而幸福。
但有段时间她不太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异常,只是朋友圈开始发一些似是而非感慨的话,诸如“彩云易散琉璃脆”、“只有直觉值得相信”之类,也不怎么在群里说话了。那时,群里一个离过婚的大姐悄悄对我说:我感觉她要离婚了。我有点吃惊,说,要不要去问问她发生了什么。大姐阻止了我,说:不要。她想说的时候自己会说。我是过来人,这个时候谁去问她,她都会觉得是来看笑话。
过了一阵子,她来北京出差,提前在群里组了局,说很想见大家,能来的都务必来。那天我们身在北京的所有朋友都提前半小时到了餐厅,特意等她。
她一进来,看见我们齐刷刷地笑盈盈望着她,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她说,我离婚了。大姐迎上去抱着她,轻抚她的头,安慰说:没关系。
我还会好么?她问。
大姐笑了,说:当然,你看看我,现在不也挺好的。不管你觉得以后有多难,我们大家都会陪着你。
她擦了眼泪,笑了,说:我们喝酒吧。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我在想,每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甚至比少年时期更需要一位真正的朋友。
她像一面镜子,给你自信、给你提醒;又像一扇门,给你片刻逃离的密径,也给你重新出发的通道。
《请回答1988》最热播的时候,在某篇影评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正焕妈妈把钱藏在菜篮子里交给不好意思开口借钱的德善妈妈,这一幕我们家也遇到过。
那位一直偷偷借给我们钱的阿姨,后来遭遇失业丧偶。我妈妈把她们母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了5年,直到阿姨重新恢复工作,生活渐渐好转。我妈妈说,阿姨是她最好的朋友,我也很想拥有这样一段友谊。”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辛酸和不易,所以那些点滴的善意、那些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体贴,才会如此动人心肠,念念不忘。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这一生,除了至亲至爱,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几个知交好友。
她们就像点缀在夜空中的星辰,光芒微弱,却会在没有月亮的晚上为你指引方向。
年轻时,我们和朋友聊困惑、聊心事、聊梦想,从不会被训斥荒唐、幼稚,只有鼓励和赞赏;年长后,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生活里,看似远离,不再亲密。可真要到了四下无助的时候,那颗星星就会走过来,拥抱你,带着小小的光亮给你温暖,撑着你走过一段难熬的日子。
这一位朋友,引导你倾诉,耐心地倾听,并且绝不会用一句“我比你惨多了”来打断你;
这一位朋友,陪你痛饮,陪你痛哭,但绝不会任由你走向厌世的边缘;
这一位朋友,未必认识很久,也不需要老底尽知,却总能懂得你说出来的、和不必说出来的,因为你们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这一位朋友,清楚你的失败,也认可你的伟大,是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的人;
这一位朋友,与你彼此启迪,相互成就。
前路漫漫,愿你有这一位朋友作伴。
先说一个关于“累”的故事。
主角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处在中年未至青春已远的年纪。
我们不经常联系,但每次联系,就算内容各异,但主题只有一个:疲惫。
她真的很累。即使衣着得体、妆容精致,也掩不住那种“精力衰弱”。她看上去依然健谈,但思路明显有点涣散,常常下意识陷入一种碎碎念的神游状态,念的都是照顾孩子时的烦恼与老公的不给力。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一旦发现自己在“啰嗦地倾诉”,就感到万分抱歉,觉得占用了我的时间——毕竟,让一个没有孩子的人,听关于孩子的趣事,无法共鸣就会乏味。
她无疑是善良的。这种善良还会体现在她对所有人的照顾上。
她感激帮自己带孩子的公婆父母,心疼工作繁忙的丈夫,愧疚于孩子生病是因为自己照顾得粗心大意……她理解所有人,爱所有人,却对疲于奔命的自己,没有任何怜惜。
比起很多鸡飞狗跳的家庭,她显然生活在一个还算和谐融洽的家里,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缺少一个情绪的出口——这种感觉,源于看到她压抑在“懂事”下的委屈。
太懂事的人,到最后总是最容易被忘记——不是大家不够细心,是她总是体贴地拒绝别人为她操心,于是,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忘记了她也需要安抚,需要关怀,需要鼓励。
我最近拉着她看了一场电影,那是她曾经提起等上映时一定要看、但眼看快下线了她也没抽出时间去看的电影。入场之前,我递给她一个保温杯,里面装着她单身时爱喝的鸡尾酒,对她说:接下来的两个小时,请放松享受,不好看也不许退场。
两个小时里,她坐在我旁边不停擦眼泪——那是部毫无泪点的爆米花大片,她哭什么,我大概猜得到。
她是我认识很久的朋友了,很多年前我有一次情绪崩溃的时候,她陪着我大半夜在长安街上游荡,不发一言,只是在告别的时候说:好好睡一觉,醒了去吃点好吃的。
当年的她、现在的我,所做的,都是为一段友谊而做的“分内之事”。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友谊不一定非要联系频密、形影不离。因为知根知底不代表可以过分入侵,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暗室。
年轻时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年长后各自沉默各自战斗。成年人的友谊,随着成长,会渐渐剥离掉所有肤浅的东西——无需陪吃陪喝陪聊八卦,不必再通过交换秘密换取信任,甚至也不为抱团取暖。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现;你过得很好,我就放心走远。
大家各自站在各自的生活里,遥遥相望,各人有各人的困境与无奈。但在你遭遇绝望或无助的时候,那个朋友就会走过来,默默撑着你,轻轻对你说:没关系啊,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以前在杂志社的时候,我们曾有一个工作群,群里就是十来个人:艺人经纪人、品牌公关、杂志编辑——几乎都是女性。久而久之,大家熟了起来,尤其一起工作结束后,总要一起吃饭喝酒,渐渐地,我们彼此成了朋友。
其中有个上海的时装品牌公关,是极要强的女子。公司预算不多,硬是靠自己出色的社交能力和不眠不休的工作劲头把品牌做得风生水起,上升飞快。但她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美满婚姻。她的朋友圈除了工作内容,和私生活相关的一概是秀恩爱:事业同样成功的丈夫如何宠溺她、体贴她、在她每个加班的深夜提着热汤在公司楼下等她。
所有人都羡慕她。当然她也从不在朋友面前炫耀,朋友圈说白了,只是一种为社交而经营的人设。所以我们理解她,也真诚希望她能一直这样优秀而幸福。
但有段时间她不太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异常,只是朋友圈开始发一些似是而非感慨的话,诸如“彩云易散琉璃脆”、“只有直觉值得相信”之类,也不怎么在群里说话了。那时,群里一个离过婚的大姐悄悄对我说:我感觉她要离婚了。我有点吃惊,说,要不要去问问她发生了什么。大姐阻止了我,说:不要。她想说的时候自己会说。我是过来人,这个时候谁去问她,她都会觉得是来看笑话。
过了一阵子,她来北京出差,提前在群里组了局,说很想见大家,能来的都务必来。那天我们身在北京的所有朋友都提前半小时到了餐厅,特意等她。
她一进来,看见我们齐刷刷地笑盈盈望着她,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她说,我离婚了。大姐迎上去抱着她,轻抚她的头,安慰说:没关系。
我还会好么?她问。
大姐笑了,说:当然,你看看我,现在不也挺好的。不管你觉得以后有多难,我们大家都会陪着你。
她擦了眼泪,笑了,说:我们喝酒吧。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我在想,每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甚至比少年时期更需要一位真正的朋友。
她像一面镜子,给你自信、给你提醒;又像一扇门,给你片刻逃离的密径,也给你重新出发的通道。
《请回答1988》最热播的时候,在某篇影评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正焕妈妈把钱藏在菜篮子里交给不好意思开口借钱的德善妈妈,这一幕我们家也遇到过。
那位一直偷偷借给我们钱的阿姨,后来遭遇失业丧偶。我妈妈把她们母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了5年,直到阿姨重新恢复工作,生活渐渐好转。我妈妈说,阿姨是她最好的朋友,我也很想拥有这样一段友谊。”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辛酸和不易,所以那些点滴的善意、那些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体贴,才会如此动人心肠,念念不忘。
成年人的友谊,是默默撑着彼此,各自度过绝望
这一生,除了至亲至爱,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几个知交好友。
她们就像点缀在夜空中的星辰,光芒微弱,却会在没有月亮的晚上为你指引方向。
年轻时,我们和朋友聊困惑、聊心事、聊梦想,从不会被训斥荒唐、幼稚,只有鼓励和赞赏;年长后,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生活里,看似远离,不再亲密。可真要到了四下无助的时候,那颗星星就会走过来,拥抱你,带着小小的光亮给你温暖,撑着你走过一段难熬的日子。
这一位朋友,引导你倾诉,耐心地倾听,并且绝不会用一句“我比你惨多了”来打断你;
这一位朋友,陪你痛饮,陪你痛哭,但绝不会任由你走向厌世的边缘;
这一位朋友,未必认识很久,也不需要老底尽知,却总能懂得你说出来的、和不必说出来的,因为你们在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这一位朋友,清楚你的失败,也认可你的伟大,是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的人;
这一位朋友,与你彼此启迪,相互成就。
前路漫漫,愿你有这一位朋友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