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之前,我有做一些简单了解,我最坏的设想是: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
正好我在门口弄猫咪,孩子和妈妈走来了,第一印象:活泼,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欲,爱笑。我并不能把眼前的孩子和不上学联系在一起。
他给我展示了他的新宠:一辆汽车和一个公仔,我告诉他可以去玩乐高,总之,自己安排,他开始忙活起来了……
频繁换幼儿园不利于孩子社交
因为父母工作原因,孩子之前在外地上学,后来因为其他原因回来苏州,因为幼儿园老师的原因又换了幼儿园,又因为老师原因现在不上学在家。
且不说谁的原因,频繁换幼儿园对孩子挺不好的,因为你永远没法改变外在环境,这份力量显得好微不足道。
孩子的社交需求逐步发展的时候,适应新环境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会去探索这个环境的人和事,还有存在于此的“规则”和“边界”,还有老师和阿姨的底线,还有哪些同学是他们的“同类”,哪些同学可以被欺负以及远离哪些同学……就像孩子口唇期会用嘴巴去感受周边的一切一样,这个探索期会对孩子的社交有非凡意义,因为只能他们自己去面对(家人不在身边)。
频繁更换幼儿园会让孩子的探索期增加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幼儿园环境,教室位置,时间作息,还有食物的味道也大不同。更和况最复杂的是人都变了。
孩子进入一个新集体的时候,其他人彼此之间早就建立起了联接,所以他需要有打破联接的勇气才能获得更多好朋友。他希望获得表扬就要成为那个群体中的榜样,一旦他有什么不特别好的地方就会被“放大”,因为你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何况大家都会对新来的你充满好奇心。
“毁”人不倦的幼儿园老师
昨天被携程托幼所的事情刷屏了,今天早餐时候我又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被曝光的还是少数吧。
孩子因为调皮或不配合等被老师关过小黑屋,被罚站过厕所,在老师眼里,他已经被列入了“黑名单”。最近和我说因为孩子不睡午觉被批评、惩罚的孩子不在少数,搞得孩子很不开心有情绪波动,老师还特别义正言辞的和家长反馈,是否需要注意一下孩子的情绪?
我只想说:“妈妈们稳住,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实在不行就中午接回家下午再送过去吧!
妈妈和我说,有一次孩子被其他孩子用铅笔戳了告诉老师,老师并没有理会。当时那个孩子心里应该多难受呀;还有不一定是他的错误也会被责怪……
带着有色眼镜的老师们,你们的孩子也如此,你们会作何感想?
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重新“建构”一个孩子,也可以“粉碎”一颗心。
昨晚下课和牛牛老师一起聊晚课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她和我说,以前在幼儿园做老师的想法和现在抽离出来看幼儿园老师的感受是不同的。现在能更深刻体会,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多么多么重要!
中国的基础教育老师的素质需要静待花开吧。当然也有人口问题,这个不可否认,就和医患关系一样,等等吧。
说了两个外部原因,再来看看内部原因吧!
中国式老人
爸爸妈妈很忙,三岁以后妈妈上班就是奶奶带的多了,孩子的奶奶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老人:
1. 为了孩子能安心工作,和先生分居来到陌生城市,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带孙子。他们没有太多朋友,也指望不上孩子的关心和体谅,好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点亮了孩子。他们没有什么太多想法说要为了自己活一次,所以他们认为带好孙子就是老年生活的一个很大的责任了。
2. 他们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所以他们还用传统方式来管教孩子,其实他们也不会教,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
3. 他们即使知道有了下一代,看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孩子,所以他们一直想照顾他们,帮助他们,出钱出力,他们没有学会在合适的机会华丽退出。
现在和老人住在一起的不在少数,享受着老人的照顾,却没有感恩之心吧。毕竟各自的时代背景差太多,各自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中式老人的批评=为了你好
奶奶很喜欢批评孩子,这个那个,那个这个,太多的唠叨了,孩子和牛牛说。哈哈,我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
时间久了,孩子但凡有点主见,就会选择性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不想听的,自然而然,在幼儿园也会这样。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温暖对待,尤其是至亲之人。亲人的批评和否定会打垮一个看似坚强的人,因为有感情的纠缠,所以整天被批评的滋味可想而知。
我希望你爱我,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不是我作业好你才爱我,也不是我学习好你才爱我,不是因为吃饭好你爱我,只因为我无条件的爱你,也希望你能这般爱我。
感受力较弱的爸爸
妈妈很希望爸爸可以多关心自己,我相信大部分女人心里都有过这个呐喊的过程,她们希望被宠爱,被温暖,在育儿上希望被分担。
男人和女人的大脑构造不同 ,所以男人们永远搞不懂女人们的情绪化,女人们也搞不明白男人的理智和事业。反反复复,嗯,老祖宗就开始了,我们也一起感受着呢。
爸爸不太会表达爱,这个好像真的是一个普遍问题,可我们指望他自己去改?我希望你暂时不要去想这个事情吧,因为他的改变并不源于你的诉求。
父亲的成长源自他自己,孩子也是他的镜子,妈妈们可以从孩子身上看见自己,然后去努力成长,相信爸爸也一定可以,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我们不要越级,替代了父亲的失职,包办了育儿这件事情,相信我,这个孩子身上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让父亲多一些和孩子的相处机会,慢慢的,让孩子去温暖那块木头,让他们开始变的有感觉,让他们慢慢变的有温度。这是父亲的功课,是父亲这个角色需要去经历的成长部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提供机会,少批评多鼓励,不管是否存在婚姻关系,这份血浓于水的温情永远都在源源不断的供给彼此。
状态不好的妈妈努力想改变
既然目前来看,妈妈比较痛苦,那么就妈妈尝试多做一些改变吧!
不为孩子活,不为老人活,不为老公活,只为自己,自己找一个舒服的方式,学会和自己独处,聆听内心的声音,当你变得安静的时候,你会看见孩子变了,你会发现周围的很多事情变了,只因你的爱不再来自外部,而是源自你自己。
离去时的笑脸
妈妈来时候很紧张,语速很快,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掰手指,有轻微颤抖,期间落泪,但还是能看得出很控制,后来渐渐放松下来,看上去状态好多了。
孩子也很开心,一直和牛牛老师说话,和猫咪玩耍, 我给了他一颗巧克力,他没有打算想带回去吃,说了一句,这个巧克力好眼熟啊!就把它吃掉了。很可爱,穿着鞋套在地板上帮我“拖地”,哈哈。
看着她俩一起微笑着离开,我觉得一切都美好起来。
晚上妈妈私信我,说后来轻松了很多。
嗯!相信这么一个阳光般的孩子,会度过他的梅雨季迎来新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