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孙少平的“亚洲、欧洲、非洲”,“甲菜、乙菜、丙菜”,段小丰在师范求学三年的三餐能够享受到白面馍,偶尔吃到甲菜,更多的时候吃乙菜。
2001年的夏天,小丰初中毕业了,也许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初三补习一年,中考才得了365分,用小丰班主任张老师的话讲:“要是赶上润月年,你能考366分。”庆幸的是那年的太行师范扩招学生,本就不想读高中的小丰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太行师范开始了中专三年的求学。要知道在2000年前,中考分数高的先选择师范,后选择高中。感谢市场经济,那年小丰18岁。
小丰当时的理想是养鸡或者是当木匠,用初中化学老师的话说,养鸡在学校里学不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小丰听从了堂姐的话,到本县的师范求学,一来不用上压力山大的高中,二来离家近,可以照看半身不遂的母亲。
开学那天,小丰才发现,原来,师范学校女同学多。食堂都有两个,大食堂几乎全是女生就餐,小食堂是男生和教职工就餐。小丰和同宿舍的同学每餐都在大食堂,因为大食堂中午有馒头和乙菜。
馒头一个一角五分钱,乙菜是热水焯过,有油惺的圆白菜或者土豆丝,每份一勺两角。三餐都这样吃的话,一天一块五毛钱。当然,偶尔,小丰也给自己改善改善,来份一元一勺的肉菜,或者八角一勺的黄瓜炒鸡蛋。除此之外,没有生活费,怎一个拮据了得。
时间一长,小丰发现了馒头规律:中午排队吃馒头的都是榆社女生和昔阳女生,还有和小丰这样的三四个男生。小丰心想:女同学能吃得的苦,自己一个男孩儿有啥吃不得的。同时,在吃馒头的过程中,小丰发现了人类的劣根性,那就是,偶尔来份儿葱头炒肉片的甲菜,等小丰排队打上馒头回到餐桌,自己饭缸里的甲菜早就被同宿舍吃大米的同学们夹完了,小丰只能撕着馒头蘸着肉汤吃,更可气的是,同宿舍的同学总当着小丰的面倒掉各自的剩饭剩菜。真是,吃别人的菜,让别人无菜可吃。用他们的话说,餐桌上预备的塑料盆就是用来盛剩饭剩菜的,何必吃的那么干净,给学校养的猪留点。
那年的小丰是学校的馒头哥、校服哥。呵呵,馒头吃多了,也会有想吐的时候。小丰发现,学校的图书馆也是食堂,精神食堂。吃馒头想吐的时候,看看《苦菜花》、《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等等。书籍,可以让小丰暂缓和忘却饥饿带来的痛楚。
同时,小丰开始做暑期工,既能挣钱,还能填饱肚子。吃苦,忍耐劳碌,虽影响了外在身高,却增长了内在修养,是一生的宝贵财富。苦,衍生出的是幸福。
人生,需要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