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林黛玉有什么好,病病恹恹的”
……
关于林黛玉的话题,是从小听到大的。评论她的人大多数都是没看过《红楼梦》这部著作,但都喜欢断章取义和道听途说。还记得小学的图书室里,藏书不多,但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我们除了翻阅小人书,故事书,也会涉足大部头的名著们。我第一次准备借红楼梦时,有人悄悄告诉我,这本书是儿女情长,不适合看。于是,在小学,我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许转》,对里面的故事如数家珍,唯独没有看过《红楼梦》。
然而,《红楼梦》太有名了,它仿佛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的口中。口口相传,她的故事如古代闺中小姐一样,隔着薄纱,让我好奇。
真正开始完整读《红楼梦》,是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年。那一年,我还是个小学徒。母亲每个月给我50元的生活费,用来买早餐和日用品的。
工厂生活是每个月的初一休息一天的,白天我会在家里睡觉浆洗衣物,晚上经常和同事结伴去逛夜市。那时候的夜市可真热闹啊,熙熙攘攘的人群,玲琅满目的货品,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摆放也是随意,小三轮车上,简陋的架子上,更多的直接在地上铺一块布,把货品倒在布上。那些货品,有假的金银首饰,小孩玩具,打折处理的衣服鞋帽,廉价的锅碗瓢盆……
我和同事,一路闲逛,左瞧瞧,右瞄瞄。因为我们都是学徒,没多少钱,所以每次逛街都是看的多,买的少。那些摊主倒也不介意,依然热情地吆喝着。
逛到一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甚是热闹。我们挤进人群中,原来是卖书的摊子。畅销的故事会、言情小说和各种鸡汤,是在有地位的台面上的。旧的,有破损和相貌不佳的,则被搁置在地上。那年代,手机还不普及,人们睡前游戏就是看看故事会打发时间。也因此我们这些外来打工的人家中,几乎家家都会有几本故事会。那时租的房子很小,没有电视,也舍不得买电视。奢侈点的就是攒点钱买一个只可以通话的手机。那些年,可能真的是全民读书的年代,虽然我们的学问都不高。
我们在拥挤的人群里翻找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很快同事买了几本当时盛行的言情小说,我在有地位的台面上翻了一遍,又去地上找。在无人问津的旧书堆里,看到了旧得发黄的《红楼梦》和书角破损的《三毛文集》。我们各自欢喜地捧着书,心满意足地回到工厂宿舍。
同事的言情小说,很快就在车间传阅。年轻的女孩都喜欢看,看完了还会在一起讨论。然后憧憬着什么时候能遇见书中的王子。那时,我们不过十六七岁,不懂爱情,却幻想了无数的浪漫。
而我的书,安静地放在我的枕下,也有人来翻看几页,最后都是失望地离开。时间长了,就没有同事来向我借书,我的书就是我的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