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封城期间,想追个美剧调节下居家生活,顺带练练英语口语,无意选中《我的天才女友》,看这个片名,我以为是一个机智、轻喜、爱情类故事。看了不到20分钟,没听出来是哪国语言,灰色基调的画面让人有些压抑,与我追剧初衷皆不吻合,差点放弃离开,没放弃的原因是连续两季评分都在9分以上,我想还是看看再说,看下去的结果是我就被这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故事深深地吸引啦。快递正常后,第一时间下单买回了4本原著,最近一口气读完了这4本书。无论是影剧还是原著,我的第一感受是:想不到发生在遥远的那不勒斯的故事,尽管跨越了国界、年代,放在我们这里,放在我成长的经历中竟然没有违和感,作者写的好似读者的经历,大概也是这本书能火遍全球的原因之一了吧。
那不勒斯四部曲由《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组成,讲述了莱农和莉拉两位女士从6岁到60岁的友谊,在她们的友谊发展中记录了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和那不勒斯的社会变迁。我大概记得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老师曾经说:你们现在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可是10年后,你们的人生之路将大不相同。以前我是真不懂这些话的意思,感觉我们就是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产出品,在同一所学校读同样的书本,能有多大区别呢?!莱农和莉拉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她们是街坊,是同学,是密友,一块上学,一块过家家,一块讲悄悄话。学生时代,莱农是街坊、老师、同学眼中的乖乖女,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她听话、柔顺、踏实;莉拉聪明、灵性、有些野、有创造力,她好像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把功课学的很出色,她就是那种自带光芒,站在那里你觉得她很特别,很耀眼,很有吸引力。她俩经常是班上数一数二,老师会常常表扬莱农,可对莉拉这样天赋型选手更是多一份欣赏。也许,就是在学生时代就埋下他们一生相爱相杀的种子。我羡慕你的踏实,你嫉妒我的才华,未来无论是婚姻、家庭、事业还是社会地位,我们都不甘落后彼此,我们的友谊是多么耀眼而黑暗。
命运的分水岭出现在求学选择。50年代的那不勒斯,二战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社会发展整体比较落后,对于女孩求学这件事并非是家庭一项见效快的投资。莉拉家里是制鞋作坊,除了哥哥的精神支持,父母直接用暴力打断她想继续上学的愿望;莱农家里靠父亲在政府门房的工作维持生计,父母也不同意她继续求学,家里急需这个长女放弃学业缓解经济压力和家务重担,幸亏老师家访的一番用心良苦才有了转机,父母的条件是莱农每次考试必须是名列前茅。这一段或许是我共鸣最多之处,我是85后出生在农村地区,和50年代的那不勒斯竟然如此相似。我从小学5年级开始就欠学校的学费,中学阶段几次面临辍学危机,若不是当时学习成绩还比较好、在学校也还比较听话、还有自己靠着最后一点用眼泪坚持下来的信念,我可能早就去学裁缝啦。我从未想到过自己会上大学,会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那时对我来说是太渺茫的梦,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那股坚持的底气是什么。而当时我故乡那儿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就没几个在初中毕业后继续上学的,有的家庭经济情况比我家还好的多,但是随着90年代末期第一批"民工潮",在他们初中还未毕业时,父母早早地安排他们学裁缝、学理发或者什么都没有学,就匆匆南下开启了"挣钱"模式。从当时求学的选择起,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后面几乎没有了人生的"交集",现在有方便的信息联络方式,可是我的qq、微信、电话簿都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和稚嫩的面容只存在于我深深的脑海里。即使再相见,大概就是鲁迅先生记录他成年后遇见闰土的那种感慨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