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上得精彩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思维之中、并有价值呢?

简单挪移问题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就是“真正问题”,不同于在许多教科书中所发现的人造问题。这样的“真问题”常处于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交集点处。在交集点处的干扰和困惑又必须在深刻的结构层次上真正引人困扰。真正引起人困扰的问题是一一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怀疑正在使用的程序和作出的假设。这里什么是正在使用的程序和作出的假设呢?即指,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也就是指学生的原有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以自己的认知完成他自己能同化的内容,并得出相应的认知结果。也就是说,让学生用自己原有的思维程序和假设得出他自己合理的结论;那么要求学生从根本上怀疑正在使用的程序和作出的假设又是指什么呢?即是,要打破形成错误或不当认知结果的原有图式。尤其是在形成错误的交集点处给予引发(允许学生自己觉悟)。也就是说,教师要有能力发现学生不能产生顺应的交集点在哪里?并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顺应。即转换了学生的原有图式,形成更丰富的图式进入下一阶段的平衡。
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引发学生原有图式转化的问题,即为“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转化的交集点呢?我们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思维的可视化。说白了就是让学生讲题。把学生的同化过程完整的呈现或暴露出来。教师给予引导或启发。第二、要真正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关于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待下节分享。

把知识与生命、生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