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朋友离开了一家做共享概念产品的准互金平台。
据说,这家公司的董助不仅经常阻挠其他人和老板接触,进而独享恩宠,而且在听下属汇报工作时也常表露出不愉快的情绪,因为下属说的内容他往往听不大懂。在董助的这种管理下,公司出现了人员的高频流动。许多能做事的人走了,许多能力一般、难再高就的人却留下了。
这种状况,对很多大城市职场上的人而言并不陌生。能做事的人和做不了事的人,就像是之前人们说的良币和劣币一样。
在金币和银币按照法定比价同时流通的时代,市场上的金银比价发生变化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这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简而言之,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领域。
朋友的这家平台,就存在着像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一样的两种职场人并存的局面。这两类人,其实际价值(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可贡献价值+其它)与名义价值(收入水平+受尊重程度+可发展预期+其它)之间的比值是存在差距的。这个值越大,也即实际应得的比他表面得到的越多,其职场稳定性就越弱;值越小,也即实际应得的比他表面得到的越少,其职场稳定性也就越强;这个值为1时,也就是实际得到的恰恰也是他应得的。
当职场上充斥了较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劣币”时,他们一定会对良币产生排斥。这是必然的,道理不复杂。因为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差的人,拿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份待遇,他会担心在更专业的人面前露出破绽,更担心真能做得了事的人来竞争资源。同时,这其中还有一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问题,人文环境非常重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人和滥竽充数、过度包装的人在气质、气场上原本就有冲突,最终只能是一种人占据主导地位排斥另一种人。
当职场上充斥了劣币之后,老板耳朵里听到的关于良币的负面声音就多了。既然他能用不做实事的人做董助,也就可以受到负面反馈的影响,偏听则暗,最终做出停用良币的选择。
为什么会有劣币充斥职场的现象?这又和公司管理特别是老板用人有关。作为公司决策者的老板,用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用错一个人,下边就会跟着用错一大片,公司的资源就会浪费一大块。
劣币的层级越高,其驱逐良币的能力和危害也越大。因为管理岗和基层职能岗不同,它涉及对管辖事务所需的资源和人员的分配安排。如果管理层出现了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劣币,出于自身利益,他必然排斥和他层级相近的良币。同时,为了维护地位,他也需要一帮真正支持和拥护自己的人,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人。越是业务疏漏、管理能力不足的人,越需要拉帮结派、党同伐异,也越倾向于重用业务水平不足、性情观念相近且易于驾驭的下属。于是,一级一级传导下来,也就会劣币成灾。
劣币驱逐良币的直接恶果,是公司资源和财力的浪费。不懂专业、业务能力差的人,在上家公司薪水连10K都不到,但到了一个管理不成熟、劣币充斥的环境里,凭借和负责人的私人关系,可能会取得20K的岗位。由此而生的,是公司产品的高投入低产出。花费打造120分产品所需的成本,最终造出的是60分不到的东西,令人痛心。
因而,作为企业管理者,首要问题是用人。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职能岗位,选人时务必恳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帮忙把控。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摸清各重要岗位负责人的实际价值,并确保其与名义价值相符。
刚好想道|从现象到本质,细观察勤思考,奉行原创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