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女教师事件”看企业管理的度 一、事件回顾: 李田田是湖南省永顺县桃子溪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童话小说作家,10月11日,她在公众号“山花诗田”发文称,自己疲于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耽误了教学。该文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当晚该文被删除。即使文章删除了,还是惊动了她所在的教育局,局长政治敏感性还比较强,连夜要求李田田在教育局工作的姑父(当地叫姑爷),让她连夜赶到县城,汇报该事件(局长还是比较“聪明”的,使用私人关系处理公共事件,为以后推脱责任埋下伏笔)。李田田当时就被惊吓的不知如何处理了。如下图:

二、事件分析 这本应是一件在基层比较平常的事件,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主要戳到了基层人员的痛点,教育又是事关每个家庭的大事,所以事件被快速传播。再加上当地教育局的不当处理措施,进一步扩大了该事件的影响面。 这件事情本质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过度管理的问题。一个是管理原则缺失的问题。 第一个过度管理的问题。过度管理的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岗位的本职工作。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好学生,不是应对检查,也不是发表论文和评职称。现在过度管理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基层的机关单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也意识到了这类问题,出台了不少文件,要求切实减轻基层单位的各种不必要的负担。 第二个问题是管理原则缺失的问题。所谓管理原则,就是某类管理问题处理的方向和边界。最近一段时间,出过几个这样类似的案例,前段时间也被广泛报道并引起较大争议的一个案例,也是教育系统的案例----教育局处理严格管理学生的老师的案例。后来在舆论的支持下,当地的教育局(教委)又调整了对老师的处理意见。现在一些基层干部对于如何更好的开展本职工作,可能会有疑惑。原来工作开展主要是听上级领导的,下面基层反映的问题不重要,领导让怎么管理他们就怎么管理,比较省心,执行就可以。现在的工作导向有所变化了。既要听领导的,还有兼顾下面的呼声和意见。现在的局面,其实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很多。不少地方的基层管理者在面对新局面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应对。用一些地方官员的话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怕得罪领导,又怕老百姓闹事,更怕记者报道。其实,处理该类问题只要掌握住一个大的管理原则-----真心实意为下属或者老百姓办事(回归初心),处理问题的方向就不会有大错! 三、企业的类似问题 其实,不仅仅事业单位和部分行政部门存在过度管理和管理原则缺失的问题。在不少企业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组织层级较多的企业,存在过度管理问题的概率更大。我曾经为一家企业做咨询服务,这家企业的老板,每次出去转市场,都是大小车基本上不少于4台,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骨干都要随同。美其名曰,是现场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但是,到了各个区域市场,基层的业务部门都被这大阵仗给打蒙了。拜见客户的,赶紧回来向老板汇报。汇报多是报喜报忧、多谈业绩少谈问题。因为谈问题,抱怨问题会不合事宜。说费用、钱、工资待遇的事,怕老板不高兴。当面反应职能部门配合的事,又怕日后被穿小鞋。并且还得接受各个职能部门的现场指导,好多是瞎指挥(对于业务部门,这些人都是领导,不敢得罪)。所以,老板的这一管理动作是成本产生了一堆(车费、餐费),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也被打断,效果确实微乎其微。管理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任何管理动作的实施都是有成本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到底一个管理动作是不是应该开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系统思考的(具体详见作者的文章---管理的九层过滤器)。如下图:

关于管理的原则问题,在企业中,尤其是以发展为核心的企业中,管理原则是应该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为企业创造业绩。关于管理原则的问题,想起了华为任总给下属的一句话。就是基层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要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而不是脑袋对着领导、屁股对着客户。所以,任总到哪里出差调研,不需要当地的人员接送。去年任总这张深夜机场等出租的照片迷倒了一批崇尚务实的商业人士。

有不少规模性企业的管理原则是反的。虽然没有那么明显的说(脑袋对领导,屁股对着客户),但是很多情况都是那么做的。这些企业的下属,一般都会抖机灵。我的待遇和位置是老板给的,不是客户给的。所以,在客户和领导之间,我的优先级是我老板。企业文化如此,企业估计距离衰败不远了。。。。。 过度管理的问题,根源在于官本位思想。有不少职能部门或者管理能力较弱的领导,为了显示存在感,就爱设计各类制度,以显示自己有能力,同时也为自己部门争取权利和利益。管理原则缺失的核心在于没有找到“管理的根”,政府部门的根-----为人民服务;企业的根----为客户创造价值。
过度管理是问题,得改!管理原则缺失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