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蔡澜的《蔡澜旅行食记》,介绍秘鲁羊驼的脖颈毛是最细最软的,会被运送到意大利去加工,织成的围巾是“Vis co”牌的,然后突然就大脑发散了,想到柴静的书《看见》
其中援引央视当时台长的话:你的世界观的底色是什么?一个“国家打算给卷烟厂增税”的消息,从经济学家看来,就会分析卷烟税收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从医生的角度就会分析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对于一件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看法,关键是:你的世界观框架是什么?拥有了一套稳固的框架,你可以在面对一个问题是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也不会遇到新问题时感到世界观的崩塌。因为你只需要在你以后的体系框架中寻找能够与之对应或者匹配内容,如果有,问题被解决,如果没有,你只需要扩充或者修改自己的以后框架。很不幸,我还没有自己的世界观框架。
回到蔡澜的书,假设,现在你的手里就拿着一个品牌羊毛围巾的宣传彩页,那么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以下为脑洞部分:
搞出版的人会看排版设计,文字图片比例,字体大小、单双面、两折三折;搞印刷的人会看这是70克铜版纸还是90克铜版纸,会看颜色印刷的矫正度;搞文案的人会看它的宣传是否有吸引力,有创意;搞新闻的人会看它的内容是否存在虚假夸大;搞时尚的人会看这个围巾的设计是否符合当即流行,评论它的纺织工艺;搞环保的人会说没印刷500张这样的宣传页就相当于砍掉了一棵10年树龄的数,全球每年用于广告宣传的纸张会耗费掉200万棵树,导致全球的森林面积以每年2%的速度减少,60年后地球上将不再有一棵树……
以上纯属脑洞,我高兴的是现在自己的联想能力进步不少,而且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一些。难过的是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没有建立自己稳固的底层世界观逻辑。也许它已经形成了,只是还缺少一个命名;或许大部分内容已经形成了,只是缺少一个框架,很开心在这里记录自己读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