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3年来到深圳,那时深圳最大的书店就是深圳新华书店位于解放路的店(现已拆迁)。这一年秋末,朋友接到一个项目,要设计装修一个咔啦OK大厅和十几间客房,但只给了我和另外一个朋友24个小时时间,要我们拿出咔啦OK大厅房的手绘效果图和客房的各种详图及报价。
我那时刚来深圳不久,对深圳不熟,只听人说解放路的这个新华书店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书店读者很多,可惜没有买到我们需要的书,但看到了旁边的博雅书店(已搬迁),在那里买到了两本参考书和一盒德国进口的彩色铅笔,花了几百大洋(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款子),参考书上内容我们如期完成任务,帮助朋友拿下合同。
后来就经常来解放路这个新华书店,有一次在那里还意外地碰到一个老同学。再到后来,知道了位于木头龙的建筑书店(已拆迁)。那时除了新华书店以外,深圳各种小书店很多,还有经常停放在人民南路、燕南路和中航路的流动售书车。
和北京、上海、广州相比,深圳当时的文化设施仍然偏少,因此当时的媒体称深圳为文化沙漠,于是深圳新华书店开始了治沙工程。首任老总是汪顺安和接任老总陈锦涛以及现任老总尹昌龙先后主持建设了深圳四大书城,将深圳新华书店发展成融合出版发行业上下游资源于一体的大型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为将深圳市打造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做出卓越贡献,并且正在向“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目标发展,成为国内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一般的商业模式是厂家将产品分销给区域分销商(批发商),再由分销商分销给零售商,不同的行业和产品有分销层级的差别。在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一般是出版社将书发给各个图书分销商,再由他们将书分销到各个书店,极少有出版社直接发书到一般书店的情况。图书发行是国家专控项目之一,尤其是图书批发,政府相关部门管控得极为严格。
在深圳八卦岭,建有深圳市图书批发专业市场,深圳大部分民营书店销售的书,都是来自这里。一段时间,图书批发市场人头涌涌,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喧闹异常。那时候小书店的生意也很火爆,仅华强北附近就先后开有几十家各色书店,有新华书店(即现深圳市出版发行集团,有两个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店)、购书中心、博恩凯图书音像城、海天书城、科技书店、古籍书店、读者长廊、求实书店、藏书楼、黄金书屋、经济书店、流动售书车、久美书店、外文书店、设计书店、艺术书店、计算机书店、物质生活书吧、叮当达书店、五车书房、建筑书店(深圳市建之友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等,还有一些兼卖文具或者音像制品的书店,因为没有特色而没有留下名字。
这时八卦岭的一些分销商不满足分销的利润,也开始用折扣吸引读者批零兼营,这时八卦岭更热闹了,尤其是节假日,经常挤满了前来购书的读者,这样先是靠近八卦岭的一些书店因为读者流失渐渐开始结业转行了,后来随着房价和员工工资上涨,以及网上书店更厉害的折扣,以及地铁交通的便利改变人们的出行模式和大书城的崛起,加剧了深圳小书店消亡的速度。
2013年读书月期间,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和深圳晚报联合发起小书店论坛,组织深圳的小书店业主们共同探讨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这个论坛上,小书店的业主们有了抱团取暖的意识和想法。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恶化,到了2015年的论坛活动后,一些书店业者自发成立筹备小组,开始筹备成立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到了2016年底,经过市民政局批准,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正式成立。
现任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尹总,既是一名学者,又有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经验,也担任过出版社的领导,还是深圳阅读联合会的法人代表,对深圳民营书店发展给予了大量支持,通过扶持小书店论坛帮助成立深圳市书店行业协会,同时带领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在规范市场方面做出表率,在用足政策推动发行集团打造“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之余,给深圳民营小书店留出巨大发展空间,按照深圳目前300多万户籍人口,1200万暂住人口和2000万管理人口计算,深圳还需要建设大量书店才能真正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
深圳民营书店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网上的恶意低价销售和盗版,以及上涨的租金和工资等管理费用,但随着协会的成立,在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支持下,将各级政府扶持实体书店的政策落到实处,深圳民营书店将绽放第二次春天。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在晴朗的夜空,家家户户,携亲带友,插烛焚香,猜谜赏月。深邃的天穹之中,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照耀着大地,让文人骚客留下无数吟诵的诗篇。
但是,如果将新华书店比作明月,民营书店比作星星,星月相辉,各放异彩的夜空其实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