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讲“迭代”,如今这个词从数学算法领域,已经拓展到了认知领域,于是有了“认知迭代”一词。
把“认知”和“迭代”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我们很容易看到的是,每个人的认知都并不完美,而迭代是让它变得更完美的方式。可是不完美在什么地方,迭代到底该怎么做,我们似乎也并不清楚。
对于常挂在嘴边的概念,不仔细思量一番,着实说不过去。想谈“认知迭代”,不妨从“认知”和“迭代”两个概念分别谈起。以下是我从百度百科里得到的关于“认知”和“迭代”的定义,实际上百度百科上还并未出现“认知迭代”这个词条。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简单来说,认知就是信息在个体心中的反映程度、反映方式以及反映结果;而迭代就是通过“反馈-添加变量”的重复,逼近目标的过程。
我们看到,我们的认知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后的结果,而不是全然的接收。我们的生理基础也并不允许全然接收,比如说我们眼中看到的色彩有限,而有些昆虫的眼中的色彩比我们丰富很多倍,可以说我们与昆虫对于世界色彩信息的反映程度、方式和结果都不同,即认知不同。而就算是人类,每个人对色彩的识别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康德才说“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是你自己看到的主观世界”。我们可以假想,有一种生物,他能看到全部的色彩或者用比“看”更本质的方式去感知,它的认知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有意思的是,人存在一种对认知的认知,知道自己视觉的局限,就非常了不起。人们知道了自己的视觉的局限,才有了扩展局限的解决方案。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人类科学革命的开始。人类对于自己认知局限的认知,让人的认知有了迭代的可能。如何迭代呢?我们从定义上,迭代至少包括了三个过程“反馈”、“重复”、“把好的结果作为初始值”。以人的视觉为例,假想科学家认识到自己视觉的局限后,决定生产一种眼镜,能够拓展人类的视觉;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眼镜后,找人试戴,收集反馈;拿到反馈的科学家,不断改进新眼镜,企图让它变得更好;科学家拿出改进后的几种产品找人试戴,并找到更好的那一副;在更好的那副眼镜基础上,重复这个过程。
认知迭代,因此就是,通过不断地收集关于自己认知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认知到更优的过程。但是仔细思量,这个定义仍然是模糊的,继续深挖……
首先,认知迭代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老子的“上善若水”、“虚怀若谷”,都是他们能够成为先圣的必要原因。
然后,收集反馈,如何收集?收集反馈,要求人深入地参与到某个行动里。行动是收集反馈的核心,没有实打实的行动就不会有实打实的反馈。人不能不下水,就学会游泳;没有行动,最后收集的只是想象。记住上一条,行动的第一因是“我是错误的”,而不是“我是完美的”——为了试错去行动,而不是因为完美才行动。
最后,把行动转化为结果,并把更好的结果作为下次的起点,不然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这一条的核心是结果与积累——行动就要拿出一个结果,而有了结果就要转变为积累。
以上,是我对“认知迭代”这个概念的认知迭代。
奥卡姆的刀
所行即所知,所知即所行——知行合一才是完美的认知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