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神偷奶爸电影中的这个剧情?
虽然格鲁进行了“无情”地吐槽,但事实上,绘本的发展正是这样。
给孩子看的绘本,不仅有文字的互动,大量的信息被隐藏在了图画与书本结构当中,互动更多元,内容也更有趣。
绘本不仅是语言的启蒙
绘本是音乐、美术、情商等发展的载体,语言的启蒙其实只是其中一部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UU爸同事家的孩子就是明证。
他的孩子从3岁开始跟着妈妈进行英文亲子阅读,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中文故事,母语相对强势,刚开始并不愿意看。通过大量搜集英文绘本、分级读物、动画片资源,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大概经历了2个月的排斥期,才顺利完成过渡。
之后就是不同种类的绘本慢慢添加,扩大孩子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他甚至开始进行一些涂鸦和画画,孩子的妈妈就认为完全是大量看绘本的结果。
所以家长在重视语言输入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亲子共读让孩子发现自我
由家长朗读文字部分,小孩阅读其他内容的方式是很好的一种亲子阅读方法。
亲子共读的目的,是孩子发展自我的素材,而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要他们扮演心中孩子的形象。
我们可以过滤跟孩子认知发展差异比较大的作品,但不要把孩子看成某种类型的娃娃,这样无形中把孩子当成可以给他穿衣服、照着自己意思来的玩具。
说白了,到底是孩子想要,还是家长自己喜欢,孩子年幼没有拒绝的力量,要是家长自己不认清自己,孩子逐渐大了,还是牙牙学语的套路。造成任何影响,譬如把孩子养成巨婴或妈宝,反过来累了自己,家长自己得负责任。
阅读这些作品的意义,就像是给孩子打开更多的窗,让他们有更多探索世界,藉此对自我也在互动中产生更多认知的对象。
其实每个人的成熟都有各自的过程,当孩子表现出高度的学习欲望,过份强调孩子应该要如何如何才像孩子,这压抑了孩子成长的潜力。
启蒙的精神是自由,有足够自由的空间探索自我、探索世界,通过探索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为什么《小王子》一直是经典,就在于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玫瑰。
亲子共读也是这样,成人是绘本的世界和孩子之间架起的那座桥梁。
这就需要家长扮演一个专注、倾听的角色,给孩子安全感,好让他能够安心的自我觉察,乃至自我完善。
亲子共读的时候,说故事给孩子听,是陪孩子一起探索绘本,而非让孩子只是简单当一个听众。更美好的瞬间往往来自孩子视野下,看见成人看不见的细节与想像。
陪伴孩子成长,切勿拔苗助长
孩子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孩子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就算是孩子能看这本书了。
但是这种半懂不懂地看,和完全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孩子的体验是不同的。完全沉浸在故事中的那种专注,完全理解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最后的收获肯定比一知半解要多很多。
家长要做的,就是自己先了解一下绘本的内容,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书。
就像UU爸认识的一位妈妈说的,只有自己真正爱上了这些故事,爱上了英文绘本,才能融进孩子的世界。只有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更多精彩的英文绘本,才会创造出更好的英文阅读环境。
爸爸妈妈们能给孩子最多的,就是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让他可以很轻易的接触到适当的绘本,让孩子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发展自我,让他们成就属于他自身的美好。
--------------------------------------------------
昨天UU爸看到新闻,有一对夫妇带孩子去九寨沟自驾游,车辆被巨石砸中,孩子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则在临死前砸碎了车窗,将孩子推了出去。
父爱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致敬!也希望九寨沟地震中的孩子们都安然无恙,还有很美好的未来等着你们呢!祈福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