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定把互联网产品当做自己的职业以来,多多少少也看了有几百个产品了,这其中有珍品也有垃圾。
好的产品设想能让我在和同事的争执中立刻放低姿态,大呼“这想法真的nice”,而垃圾的产品的App首页跳出率大概率是100%。
拼多多前几年一直被人吐槽假货太多,清扬洗发水变成了“清场”,vivo手机实际是vivi,至今仍然还有很多我的朋友都觉得pdd卖的都是垃圾货假货。
微信的在18年年底下线了「漂流瓶」功能,这是一个对于微信的用户社交关系结构深化非常重要的功能。然而,进入漂流瓶里面能发现这里面其实充斥着各种色情、广告、无用信息。
然而这些东西都不能阻止pdd和微信成为优秀的产品,“拼爹爹”现在香的不行,微信虽然有黑历史,可你还是一天用上个5小时以上。
如果上两者可以被否定,那“贪玩蓝月”就活该该没人玩然后破产,肖战这么帅那全世界的女生都必须喜欢他,是么?
什么叫做垃圾产品?垃圾食品可以认做是对人体有害的食物,只要存在家庭暴力的男人就可以被下定义为“垃圾”。但是一款垃圾App要怎么去定义呢?
有时候一款产品整体体验下来是真的UI设计太差、交互卡顿、背景颜色太辣眼睛。你觉得这个UI连3000元工资都不配,可产品逻辑和交互体验下来还不错。这是很浅层的垃圾,不用这个产品不就好了。
又有时候,你去报名计算机证书考试,但是密码一定要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同时存在,你记不住很讨厌,但是又无法反抗,给产品经理提了意见又被驳回“乖乖给我用!”,这是垃圾产品经理,因为他不敬业。
某公司新推出的社交打卡App,首页逻辑多处错误,默认公开用户的隐私信息,默认播放声音。这铁定是垃圾产品,因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产品体验还太差。
有某些事情是优秀or渣渣是可以通过思考某些维度去确定的,就如上文中举例的“ui”、“逻辑”、“能改进但是不改进”的那些。这部分的判定可以通过“用户体验要素”去思考,如“感知层-设计”、“框架层-产品逻辑使用体验”等。
当然,也有些评价是根据产品的使用者自身而决定的。
回到之前的例子中。拼多多不是垃圾产品,它的用户量好几个亿,中国还有那么多底层的人的生活是你没办法想象的;贪玩蓝月也不是垃圾产品,你不玩热血传奇类的游戏可不代表别人不玩,阳关道独木桥者不能相互理解。
没有必要要用这个产品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能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认知层次上的的需求而去否定它。
现在很多App都是流水线制作,大多数没有1年以上的产品生命,DAU才几万,看似和你做的App差距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但是能圈了钱,再换个皮(数值、名字、UI等)继续赚钱,一套模板能用十几年,这对于企业来说也照样是一个优秀的现金牛产品。
还有某些产品的用户你都没法理解,比如地方性游戏,斗地主你玩过,但是掼蛋、跑胡子、打大A你听说过么?这些都是很地方性的游戏,一款游戏的受众可能只有几十万人,但是放到全国来看,这种地方游戏大概有上千种。能让10%的人来玩游戏那算起来也是超过千万级别了。
开发几百个游戏听起来头皮发麻,但公司设计一个业务中台,微服务化,也不是不能做。但是如果你去应用市场下载这些游戏,你会发现它们的制作大多都很粗糙不入眼。可他们能解决少部分人的需求,做了腾讯网易大佬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好的产品。
还有的时候是研究产品的人自己的心态有问题,年轻人很容易带着过多的情绪去评价除了自己以外的一些事情,“我不喜欢他,所以他的产品也很垃圾”、“系统部的人都是傻傻的……你看这一个错那儿一个错”
不管是不是产品经理,看事物都应该要客观端正,看事情只能浮于表面是人类的通病,但是能否避免一叶障目这才是区分优秀的人才和普通人类的关键点,要想变得优秀就得强制自己去探索。
这也是Steve Jobs被那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所崇拜的原因,他虽然脾气怪异,但是对于事情的对与错能认识的很清楚,是他错了他会立刻承认错误。
总结一下吧,在平时的产品体验中,哪些产品不可以直接被认作是垃圾:
1、思考这个产品的渠道发放,是否为长尾产品
2、思考产品的利益链,有时候产品很垃圾但是确实利益链中的关键位置
3、这个产品的用户人群、画像是什么,你不是那个群体就不要妄下定论
4、企业的产品不需要多好看多高大上,能实现盈利就能养活一个创业公司
5、你的思考过程是不是带有个人情感,要避免个人的情绪带来的理解偏差
我认为思考这个问题不仅能帮我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产品,这也能帮助我们成长。从存在的你认为的不合理的东西中找到它存在的意义,常常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陌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非舒适区”,这些问题花个一下午研究清楚,往往能给我们带来超快的成长速度。
这确实很难,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无限逼近极限。
文章截图来源:《进击的巨人》
作者:周宇,互联网产品新人,目前于杭州一家公司做游戏产品经理实习生。微信公众号:xiaoyuu34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