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致彤
这周迟迟拖欠了很久的长书还未读完,便寻思着要找一本小书解闷,顺便就瞄到了书架上的《老人与海》,说来也奇怪,每次看到它,就会认为它是一本可以轻松读完的书,却在每次读完,都能沉沉地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关于美丽的信仰,与自由的心灵。
初读《老人与海》,已经是差不多初中时了,自己也不太只将它当成一本普通的故事书,开始懂得寻找其中的动人之处了,即使这样,我也仍然感到奇怪,这样的小说,不,甚至可能不能谈得上是小说的东西,居然也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看来,论故事性它既不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趣味动人,又不似《海底两万里》般曲折离奇,甚至还带了点古老的套路,可以说是情节十分简单,简单到单调。然而,随着阅读一遍遍地深入,我渐渐领悟到,这简单的书其实并不简单,正是这样的的情节,却更加的贴近我们的生活面貌,我们可以在很多的细节处找到自己的共鸣,想来这便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细细地研读,我发现,其实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缩影,踌躇满志地想要证明自己,却又和生活的蹩脚撞了个满怀。老人一路高歌猛进,热情地做着一个渔夫该有的事业----捕鱼,甚至不在意别人评判,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他突然钓上来一条大马林鱼,这仿佛是绝望中伸出的一双手,在与它搏斗了三天后,老人终于将鱼杀死并拖到船上,尽管他使出浑身解数,鲨鱼还是将大鱼啃得只剩一堆白骨。老人当然也难逃挫折的痛苦,但与此同时他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倔强,即使他如此寂寞,却也如此顽强。 他是要强的,认为“绝望是一种可耻的情绪”,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想着要如何证明自己,他即使知道自己无法逆转命运带给自己的波折,但他却永不给命运打败。也许,老人只是不愿屈服,不愿屈服于大鱼,不愿屈服于命运的摆弄,在老人看来,这是存在的底线。于是,他仿佛偏执的与必败的命运抗争,留给世人一个孤傲的背影。 “我只是出海太远罢了。”这是多么苍白又多么脆弱的一句话,让人一句话就可以粉碎他的借口,却也无法掩饰他的要强,尽管,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的老头,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虽然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大鱼,但是他却成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英雄,他的失败,虽败犹荣。 这本书里很强烈的一个意象便是老人一直渴望着梦到狮子,在那个夜晚,他一个人坐在船里,揉着抽筋的手,眼里望着满天繁星的一幕让人动容,而那天晚上,一头雄狮便已在他的心中驰骋,他或许八十四天一无所获,或许最后只拖着一副空空的骨架归来,或许之后与命运的抗争中他将继续失败,但他绝对不会认输,因为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在那个星辰浩瀚的晚上,圣地亚哥终于梦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狮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