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原文: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仁慈之心,维摩诘和屠夫是刽子手的本性是相同的;世间到处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这一点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和简陋的茅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不能排除物外杂念,虽然只在咫尽之间,实际上已相去千里了。”
个人见解: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杞人忧天”的小故事。
-1-
杞国有个人,整天地担心天会崩塌、地会沦陷,怕自己会因此无处安身。于是他就连饭也不吃,觉都不睡了。另有个人为他的担忧而担心,就赶去开导他。这人对忧天者说:“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而已,没有一处是不积聚气而成的,你的弯屈伸展与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还要担心天会崩塌呢?”
杞人说:“天如果真是积气而成,那么日月星辰难道就不会掉下来吗?”
那个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只不过是那些积气中会发光的气,就是掉下来,也不会造成什么伤害的。”杞人又问道:“那么地陷裂开来又如何呢?”
开导者回答道:“地只是堆积的土地而已,它充满四处,没有一处没有土块的。你行步踩踏,整天都在走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它会陷裂开来呢?”
忧人听罢,解除了疑惧,十分高兴。那位开导他的人当然也因此十分快乐。
-2-
尽管忧心者解除了恐惧,但是我们回到这件事本身来说,二者的想法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人们所能掌控的。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根据宇宙大爆炸的原理来说,宇宙一直都在膨胀。同时,地球也可能发生地震,导致地裂。所以说:“杞人忧天”者未必是错的。但另外一个人也错了吗?并没有啊!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劝诫忧天者不要担忧。从这个层面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至于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倒是并没有那么重要。另外,作为一个个体来说,我们没必要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担忧。原因有两点。第一:这些事,我们改变不了;第二:我们担忧也解决不了问题。
正如“真伪之道,只在一念”一样。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当前的想法而做出的判断。想法不一定真也未必假,一切都只是念想罢了。尽管念想无从抛开,但是我们可以对念想进行思考,以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现在再回到句子本身来说。
-3-
关于慈悲。个人认为,每个人在刚降临人世时,心地是无不洁白无邪,这种共同的本性,要到开始接触周遭环境以后,才有了变化。有不少有感于此的人,就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人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因此,人在懂事以后,最要小心一念之间的想法,如果一念偏差,本性受到蒙蔽,就要入邪恶之境而难以自拔了。
关于趣味。趣味确实与财富无关。因为财富只是一种工具,全在其所有者的欲念。无论贫富,只要我们合理利用,那就可能造就高级趣味,如果我们滥用,那就可能造就低级趣味。当然,大多数人都是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共存的。而且高级与低级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对于个人要对自己负责,尽量保持高级趣味,偶尔有点低级趣味也无妨。另外我们在使用财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4-
最后,我们要合理看待自己的欲念。这是我在之前多篇文章中都提到过的。欲念与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想想而不行动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过,当欲念变为了行动,甚至对别人造成了伤害,那么我们就可能会付出代价。真伪只在一念间,善恶也在一念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