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现在城里的小孩假期都去补课,学知识学艺术,书法画画音乐比我都厉害。我每年假期都是干活打工,什么都没学到。现在学生越来越厉害了,我再不学习和发展众多的兴趣爱好,到时候才艺还不如小学生。学生在进步,我也要进步,要跟上时代,终身学习。
四年级的小明学习很好,干家务可能比较少。小张小李干的家务比较多,但学习不好。但是大家都会觉得小明更有出息。
我有两个暑假写小说,还有两个暑假学游泳,我从来不后悔它们浪费了我的时间,因为它们是我的兴趣爱好。而我去干活去打工,我却每次都后悔,感觉我亏了。所赚的钱最后还不是变成了我的生活费,我并没有因为这些钱富有起来。而且打工的这些经验并不能堂堂正正的写在我的简历上,不像什么奖项可以荣登大雅之堂,可以说得出口。
打暑假工伙食不好,久坐伤身,作息不规律。工作累钱又少,简直就是廉价劳动力。我也不想打,又没人逼我打,我为什么要打?其实人们的钱和资本已经够多了,不会受冻挨饿就行了,存这么多钱干嘛?不变成守财奴了吗?我总不可能以后每个暑假都去打工吧?以前打暑假工钱又少,减去来回车费,伙食费,住宿费,照片费,买席子桶子衣架毛巾牙刷杯子的钱,真的没什么钱可赚。而且这些工厂都不是很正规,每天上班都是超过8小时,加班费也不高,还没有双休,完全不符合科学。
我找暑假工找得太仓促了,以致于能找到就行,活累钱少的也干,心甘情愿让别人剥削。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方向,以致于忙中出错。我太沉不住气了,等下疫情变严重,发不了工资怎么办?等下实习学校校长要我回去做义工怎么办?多做义工毕业后还有可能更吃香,这比打暑假工带来的好处大多了。自考又没考过怎么办?其他班的自考都考过了,别人本科学历了,你还在累死累活打工。要沉得住气,等下教育机构打电话来雇佣那我进厂做两三天不是白做了吗?现在还早,许多教育机构人也没招,也不确定能招多少。所以他们不知道要不要老师,所以他们同意了我的好友申请,没有同意我去工作也没有拒绝我。有些饭店也是暂时不需要暑假工,说不定后面就需要了。这些做老板的人就是不一样,沉得住气,知道看疫情情况和暑假人气,不会像我一样急急忙忙毛毛躁躁。
看样子进工厂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进去,干嘛不等同学朋友他们做几天问问情况再决定去不去呢?仔细沉下心来思考一下就知道事勿忙,忙出错。
再说我要好好学习教育教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文化知识才能对得起我以后所教的学生啊。我要好好陪陪妹妹,和她一起努力学习。这也说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完善,教育与实践和职业的完美结合还存在一些距离。
社会是现实与残酷的,商场与职场就更充满着铜臭与利益的争斗。青少年和大学生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步入社会打暑期工容易受社会影响形成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还有可能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丧失对读书的信心。社会上的人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青少年和大学生去打暑期工千万要谨慎交友,远离损友,洁身自好。有的人在工厂里面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跟着一些小混混吃喝玩乐,抽烟喝酒甚至赌博上网。有人经常还会遇到一些谈恋爱、泡妞和未婚同居的,由此陷入爱河无法自拔不思进取。甚至可能被一些邪友引诱走上旁门左道和不归路。所以青少年和大学生步入社会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谨防被社会不良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熏染影响,而应该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三观。
美国作家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里写道:过劳案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主人公用于工作的时间远超必要。他们大多事业成功,有钱。他们不一定非要工作更长时间才能维持生活,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似乎就是停不下来。一旦踏上赚薪水的“跑步机”,他们就停不下来了,哪怕他们银行里有足够的钱。他们对停止规则不太敏感,他们用太多的时间工作,休息时间远远不够。第3章中介绍过的神经科学家肯特·贝里奇发现,人们有时会持续渴望一种行为,哪怕这种行为早就不为他们带来快乐了。学生一旦陷入工作模式,哪怕工作的益处降低,也很难停下来。研究人员在文章末尾推测说:赚钱过度兴许属于一种(对经验法则的)笼统概括。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当中,收入率都很低。尽量多地赚钱存钱,是生存的功能性(规则);人不需要担心赚得太多,因为他们不可能赚得太多……和暴饮暴食一样,赚钱过度是一个根植于生产力进步的当代问题,它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代价。
不是我们贫穷,而是我们不满足,有再多的钱我们也不会满足。我们对富有的定义太高了,对不贫穷的定义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