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被称为作文的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培养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在部编版教材里,小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设置在了一个游戏情境中——“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不让学生感觉到习作的古板和无趣,而让学生觉得习作好玩。为此,我们要引领学生把这个游戏玩好,玩出收获,玩出水平。
“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是这个游戏的重要一环,是把游戏玩好的基础,也是这次习作的主要要求和目标(不露痕迹地提出了习作的要求和习作目标)。简言之,这次习作的目标是把一个同学写像、写得非他莫属。
为了让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知道如何去写,接下来,教材设置了由“一个男孩的半身背影和四段简短文字”组成的组合图片,意思是:孩子们,给你们举个例子,假如班上有这么一个同学,你就可以像图片左上角的这段话一样,写写他的外貌特征;也可以像图片右上角的这段话一样,写写他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像图片左下方的这段话一样,写写他的好品质;当然,还可以像图片右下角的这段话一样,写写他的兴趣爱好。
如果仔细研读这四段话,还会发现,这四段话里渗透了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以供学生学习模仿:
1. 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抓住最有特点的地方来写。
2. 写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品德、爱好,有两种方法:一是像图片左下角那段话一样,围绕他的一个好品德,举事例体现;二是像图片右边的两段话那样,列举他平常的有关表现来表明。
作了示例,接下来,教材开始引导学生选材、构思——“你选的是谁?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后面,教材还提出了段落的格式规范问题——“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可见,学生上了三年级,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应学会写成段的话,要求在习作实践中掌握段落格式。
教材最后的两句话是完成习作后要做的事——展示习作、完结游戏活动。这是收获环节,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