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成群的饥民扶老携幼,流窜到京城的各个街道。
一个名叫郑侠的皇宫门吏,见此情景,深知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王安石的新法把老百姓害得流离失所,失去家园。
因为没人敢跟皇帝讲,郑侠便以画画的形式给皇帝上书了一幅《流民图》。
图上,农民裸露着身体,忍受着饥饿,在狂风暴雨里挣扎跋涉。
另一幅图上画着半裸的男女在啃食草根树皮,有人戴着铁链,扛着瓦砖薪柴去卖了缴税。
神宗皇帝看后不禁落下眼泪,开始对新法产生了怀疑,慢慢废止了多项新法。
郑侠可能没料到,他的一幅画不仅断送了北宋的改革之路,也扭转了苏轼的命运。
“人材实难,不忍终弃”。宋神宗决定要把旧党人才重新召回。苏轼手握着皇帝的手札,心情极其激动的被进行了平级调动。
之后,他步履轻盈,心情畅快地离开了黄洲,赶赴汝州。
他先到庐山,再去江西探访了他的弟弟子由,后又上书朝廷,辞去汝州一职,回宜兴休养,然后与友人一起游览了南山,写下一首词。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最后一段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舒畅。
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
苏轼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被贬谪在外,难能可贵的是一直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出走半生,赫然发现,任何味道都不会长久,唯有“清淡”是所有味道的糅合与归宿。
这份味道有对佳肴的清淡,对人事的清淡,对往事的清淡。
“清欢”到底是什么味道?引用苏轼自己的话说:有舌人自知。
任何事只有自己经历过,看到过才能体会出其真正的味道。
美食如此;风景如此;人生,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