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片《囧妈》热映,徐铮和黄梅莹饰演的这对母子让很多人直呼“看到了自己和妈妈的相处现状”。
一个是心疼孩子,将孩子的小事看得比任何大事还重要的中国式母亲,一个是早已成家立业不耐烦想摆脱母亲束缚的儿子,电影安排儿子在面临婚姻失败的当口,阴差阳错与母亲同乘一趟火车,在前往莫斯科的旅行途中,展开了一段关于爱与和解的故事。
在火车上,徐铮饰演的儿子徐伊万忙着用手机交代工作,黄梅莹饰演的母亲卢小花则忙着往儿子嘴里塞各种吃的。一会儿让他脱衣服躺下、一会儿让他泡脚,一如伊万小时候那般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然而这番照顾却被成年后的大老板伊万各种嫌弃,火车上伊万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能让他一个人安静地呆一会儿,在伊万看来,妈妈就是没事做才会上当,交了20000块钱还坐火车去莫斯科,只为去唱首歌。
直到母子二人历经重重风波到达莫斯科,妈妈站在红星大剧院的舞台上,唱起《红莓花儿开》时,伊万才意识到:那个记忆中只会唠叨的妈妈,原来也是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
笑过泪目过之后,我不禁想问:是什么让一个曾经光芒万丈的女人,只能做世人眼中的“妈妈”?
作为“伊万妈妈”而活的卢小花
年轻时的卢小花也是个精致女孩,相貌清秀,能歌善舞还会说俄语,一场迟到的露天电影让她与伊万的父亲结缘,爱情的种子在新疆的冰天雪地中开花结果,徐伊万的名字就是从他们的定情电影《伊万的童年》而来。
但当恋爱的激情退却,回归平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没有了爱情滤镜的卢小花发现,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要一起生活竟这么困难,一次次的吵架、动手让这段感情逐渐消退,最后这段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只剩下徐伊万作为两人之间的维系。
打那时候起,卢小花不再是卢小花,而是作为“伊万妈妈”生活下去。
一如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女性,人生背上贴满了层层标签在行走。
先是女性标签。
社会上不乏重男轻女的人群存在,在此类家庭,女性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比普通家庭更多磨难。
再到生育标签。
跟男性一样上了十多年的书,女性到了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用人单位却先考虑你结婚没有?生孩子没有?啥时候结婚生孩子?
哪怕你用不结婚不生孩子换来的职场成功,也会换来外界一句“人生不完整”。
还有母亲标签。
女性从怀孕到孩子出生,生理跟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上丧偶式育儿,让她只能没日没夜地被束缚在“母亲”这个词中,完全失去了自我,无力捡起自己的事业、爱好,只能作为“谁谁的妈妈”而活,大半辈子围着孩子转。
然而无论男女,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因为生了孩子后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不知不觉患上了抑郁症,每天忙碌在孩子的屎尿屁中,却得不到众人的理解,甚至还被陌生人嘲讽为无所事事依附老公生存的“妈虫”,每天蓬头垢面,回想起以前在职场闪闪发光的优秀的自己,现在只剩一声叹息。
这是当代女性普遍遇到的困局。
从适龄婚育开始,成家、怀孕、生育,女性要面临一而再、再而三的家庭、职场两难局面。
长辈的催婚催育、伴侣的不理解,都成为了女性独立路上的拦路虎。
就像老年的卢小花,临老了只有唱歌这一个爱好,却还是被儿子理解为没事找事,百般拒绝。但又是谁规定了:妈妈只能做“妈妈”?
妈妈为什么只能做“妈妈”?
母亲的角色像是一个俄罗斯套娃,一层一层地套住了光芒万丈的卢小花。
这其中有着内外多重原因。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定势
从远古时期男性负责外出狩猎、女性负责采集育儿,到封建时期男性在外求取功名、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男主外女主内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也由此,男尊女卑的历史沿袭了几千年。
在男人眼中,家国天下才是正经事。整天沉溺于小家里的儿女情长和鸡毛蒜皮,是只有女人才会做的事情。
在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哪怕到现在男女平等,管理好家庭和子女的大小事,仍旧被普遍认为是女性的份内之责。
于是成家后的卢小花忙碌于家庭和儿子之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像金智英一般,能且只能做一个“妈妈”。
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定势影响下,女性对自身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也没有意识到相应的价值。
“就带带孩子、做做家务能有多累”这些类似的话听多了,“妈妈”们也就习以为常: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自己也会适应这样的生活。
此外,“母性伟大”的言论也让妈妈们觉得自己为了孩子的所有付出都是伟大而值得的。
卢小花在与丈夫情感破裂后,儿子的一句“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让她十分感动,并下定决心以后她的人生将为儿子伊万而活。
她也做到了,从小屁孩到大老板,伊万在卢小花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卢小花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排到了“母性”的后面,认为家庭与儿子高于实现自我价值,也否定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男性作为父亲的角色缺失
一份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有孩子、母亲和父亲三方。
但很可惜,从古至今的大多数家庭角色都只有孩子和母亲,男性作为父亲的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在电影中,伊万父亲出现的频率很少,除了交代他是因为喝酒去世之外,也就存在于卢小花对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中。对于其作为父亲的描述,几乎是没有的。
在《奇葩说》“‘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这个辩题中,詹青云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她们愿意成为超人,而是现实逼迫她们变成超人。
就拿综艺节目来说,关于爸爸的综艺节目是《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但关于妈妈的综艺节目却是《妈妈是超人》。
正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也正是社会对于母亲角色的强调和神化,才使得女孩们只有成为超人妈妈算是一个合格的妈妈。而爸爸们,只要做个人就可以了。
妈妈是人,不是神
我们都忘了,妈妈在还没有成为妈妈之前,也只是一个小女孩,有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也爱玩爱闹。她们也不是天生就会当妈妈的,也是在不断地犯错纠正中磕磕绊绊地成长为一个好妈妈。
《请回答1988》中说:“听说神不能无所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会感动并且难过。感动于妈妈的付出,也心疼她们这么多年来的付出。
但是,妈妈也是人,不是神。
女性的人生也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妈妈只是女性人生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作为一个褒义词存在。女性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妈妈,也可以选择追寻自己的理想,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理解妈妈的付出,也应该尊重妈妈的选择。
我希望所有母亲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奉献,而不是走投无路下的道德绑架。
都说爸爸是人,但妈妈也是人。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不神化妈妈,是对妈妈最体面的尊重。
我很高兴,看到卢小花在伊万的帮助下,突破重重艰险站上了红星大剧院的舞台,终于唱响了她人生记忆最深刻的旋律——《红莓花儿开》。
在儿子的见证下,她重新找回了光芒万丈的自己。哪怕这一天迟到了几十年。
愿每个女孩最终都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