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未见性。此义未明。先生答: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惊,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工夫。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岂以在外者之闻见为累哉?
这个佛家的例子,是指人们只懂得用眼看,不懂得用心看。只相信眼见为实,明明心里知道手指入袖,显然心是知道手指的,却不认为这叫“见”。也就是说,见性之人,应该不会忽略掉而是更重视内心的感受。戒嗔恐惧这些致良知的功夫,就是不断练习去“看到”不睹不闻。
让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系统就是“局”,系统中有明局,还有暗局。像开篇这幅图,乍看上去是一群白鸟向右飞,但再看黑色部分,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群黑鸟往左飞。这就是系统中的明局和暗局。
明局是一眼看上去的那样一个态势,而像过去的照相底片那样,白的变成了黑的,黑的变成了白的,你看到的好像是另外一幅画,这种仔细再看的时候,看到的图景叫做暗局。
比如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乍看上去没有用的树,在暗局中,没有用便是它最大的用。记得曾经在海南看到传说中的“寿比南山不老松”,那些松树弯弯曲曲,盘根错节还中空,真的是干啥啥不行,却能避免“秀木自伐”的命运,可见,暗局比明局更重要。
想要知道“道”是什么样子,来看自然界。狗看到的世界是一个黑白世界。因为它长期在夜里看家护院、观察敌情,他的感知要非常灵敏,而要快速够分辨出形状和位移,显然黑白图像比彩色图像更有利于狗的这个生活状态,久而久之,它的眼睛进化成一个黑白的世界。
同样的道理还有青蛙,它只能够看到动态的事物,静态的它是看不到的,这样他能最有效率地捕捉到它要吃的东西。
因此,你怎么知道你的眼睛看到的就是大自然真实发生的呢?生物的感官不是用来认知世界的,而是便于更方便的、更有效率的生存的。从这个角度说,在暗局中,我们其实就是盲人,而且我们对我们的盲目性是盲目的。
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为什么王阳明先生说“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人修行的方向,就是学习去看暗局。就像下棋,看明局的人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却早早把暗局看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