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22日,星期二,2022年的第53天,距2023年还剩312天。
断舍离,是通过书写找到的生活方向,这是我践行的第一天,为了更好的明白断舍离的深意,我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电子书重读。
重读也有新启发,在开始记录今天的践行前,将所看部分特别有感触的文字摘抄下来,加深理解。
1.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一直在做加法运算,总是被纷繁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无形中为自己’加’了形形色色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东西成了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负担,致使我们在冗长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2.面对困境,市面上给我们提供的策略只有“收纳术”或“整理术”,而这些策略本质上是在宣传如何把过多的物件密密实实地、见缝插针地塞满我们的生活。“收纳式思维”只会让我们在“浪费”、“过剩”、“惰性”中喘不过气来。
3.居住环境、工作现场、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家、身体、心灵,何其相似。
4.断舍离主张尽可能地压缩生活的减法运算,“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5.断舍离,即“出”之美学,其中的核心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着就是所谓的“生命机制”,简单的机制后隐藏着巨大的左右人生的力量。
6.断舍离最大的目的是撼动我们根深蒂固的“物品价值观”,鼓励我们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断舍离,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清空、整理,还可以延伸到心灵层面,梳理自己混乱的思绪和杂念,记录每个做出改变的行为,让内心更加明亮透彻。
今天觉察到的需要断舍离的人事物,为此又付出了哪些行动?
1、整理网盘电子书。
早上在寻找《断舍离》的电子书时,先是在Kindle上找,找到的版本是需要付费的,差点就付费买了全5册,这次忍住没有下单,先是看了评论,有提到排版不佳的问题,另外总感觉在哪里看到过电子版资源,再者担心买了放在那很少会打开,毕竟还没养成看Kindle的习惯。
之后,我打开百度网盘找以前囤积的电子书资源,搜索了两遍没有找到,起初很纳闷,上千本的资源为什么还没有一本畅销书的电子版,郁闷之下挨个打开,发现很多命名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书,害怕漏掉这本电子书,花了冤枉钱,于是将电子书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一些不敢兴趣的书丢进了回收站。
等到全部整理好后,确认没有要找的书后,才到微信读书上搜索,没想到一收就有,而且是免费的,非常欣喜,绕了一大圈儿终于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了。
如果一开始我就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也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整理囤积的电子书了,需要警醒的是,整理网盘电子书本不是在今天的计划内的,这也让我觉察到了容易被琐事牵着鼻子走,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了当日并不紧急重要的事情上。
2、取关了几个公众号
微信里有几十上百的公众号或服务号,每天会认真看的没几个,那些每日频繁推送消息的服务号,很想取关但又舍不得取关,因为有些号里面多多少少都买过一些课程。
因为知识焦虑,以前囤过很多课,买了能坚持听完的没多少,之后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繁多的推送消息--看标题就知道是卖课的—产生厌恶--想取关--害怕之后想听找不到,毕竟花了钱,不然钱白花了—还是先放着吧。
循环往复,就堆积着成了微信里的一潭死水,每天都有新的做不完的事,过去付过费的课再也没时间听了。
今天,取消了有讲、一些日常很少用到的生活类服务号,以后每次跳出来推送的消息,如果内容和其他号相似度高的或是转载的,一律取关。
多就是少,少就是多,关注的号少了,反而会用心去看内容。
3、保持书桌的整洁,简单
维持了办公桌上一个本、一支笔、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一个手机、一本便签的摆设,环境越简单,思维更清晰,目标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