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女士的小宝宝刚刚两岁,从孩子出生起,L女士就没有让别人帮忙带过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亲历亲为,如果说不信任保姆也就算了,就连自己的母亲,她也不能放心的让其看会儿孩子。
带宝宝的辛苦渐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身体上的辛苦和心理上的焦虑让她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已经好几天没睡过正经觉了。丈夫出于担心,建议她来做了心理咨询,即使一个小时的咨询,她也一定要老公带着宝宝在门口等她。
L女士的情况也许比较极端,随着咨询关系的建立与深入,有很多环节都需要慢慢的梳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对周围环境有着深深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感可以追溯到婴儿期。
/ 信任 VS 不信任 /
当我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吃喝睡都要靠养育者来完成。如果母亲能以慈爱和稳定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我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婴儿感觉饿的时候有东西吃,婴儿感觉需要安抚的时候就有温暖的怀抱。而且这种反应还必须是稳定的,并不按照养育者的情绪而变化。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这就是获得信任感的重要来源。
与信任相对应的,则是发展出对环境“不信任”信念的婴儿。
婴儿从母亲子宫里出来的那一刹那,环境即刻遭遇“巨变”,那个温暖、舒适、安全、能让婴儿自由漂浮的世界不存在了,如果没有经历顺产的阴道挤压,这种环境的转变可能将更为刺激。
所以,婴儿天生就有着一种谨慎之心,而养育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婴儿摆脱那种不安全的感觉,在婴儿每一次感觉到危险时,都能够及时去安抚。
如果养育者不能及时的适当回应婴儿的需要,或者总是很苛刻的去满足他,比如一定要婴儿停止哭泣才能吃到奶,那么环境是如此不友好的体验就会扎根于婴儿的脑海中。
他甚至会感受到自己是不受喜爱的,这种消极自我一旦出现,会直接影响到他将来是否有能力与他人形成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最坏的结果会导致他与人相处时总会表现出抑郁、消极、退缩等负面情绪。
我们的来访者,L女士就有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对最亲密的人,她也时常会有各种各样消极的想法,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她从不主动沟通,总是认为男人就是这样的,压抑了自己的许多负面情绪,这样的情况时而发生,最后只能靠高度关注孩子来转移痛苦。
那么心理治疗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当L女士与咨询师关系的不断深入,通过咨访关系的互动,
让L女士渐渐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咨询师对L女士的接纳、共情与抱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L女士童年的缺失,她在养育孩子问题上的焦虑会得以逐渐好转。
当然,这对于咨访双方必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他们在咨询中付出的耐心和真诚终将带来对于安全感的全新体验。
对世界是否信任是如此的重要,但还需要明白的是,世界本就是复杂的,我们从来都不应该用一种模式去面对一切,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有助于提高儿童生存能力的。
随着婴儿不断的成长,认知能力得以发展,家长就应该不再把他们当成世界的中心,让他们遭遇现实的挫折,给他们独自感受世界的机会。
让基本的信任感在与不信任感的比率中占到优势,
这样的儿童,就会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轻易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