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沟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过程反推。事物或事件形成当前的状态,是经过渐进式发展的,可以说,每一过程都是下一过程的前提条件。生活里,我们会忽视前提条件,提出不客观且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的需要、请求、结论、目标。就像有人根本没有或没准备任何食材,就问你吃什么馅的包子,这个目标结果是不能实现的,可他却没意识到。那么,可以进行反向推论,问他有面、有肉,有菜吗,通过层层启发,正确认知吃到包子需要的条件,使他回到起点,从头一步一步去做。
跳出问答。和有的人沟通时,他总在一个接一个不停向你提问,而你却麻木的一一作答,失去交流的话语权,被套在对方的语境和思路当中出不来,觉得累和烦,更可怕的是无形的引导。那么,首先,反问,向他提出问题;其次,转移,跳出问答模式,形成平等交流状态;最后,停止,找个理由走人。
初始限定。运用锚定的心理效应,在谈话开始,便首先发声,鲜明讲出你对这个问题的总体看法,比如问题存在的范围,影响,发展,利弊等,画一个无形的疆域,这会让人不自觉的形成讨论边界,如有跨界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缩回信马由缰的触角,回到既定的框框。
逻辑考量。我们常常会陷入非黑即白,以偏概全,放大危险,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断章取义、错联因果,以己度人,简单类比,诉诸情感,混淆目标手段、站立点差异、效果反推、证实偏差、自我服务、妄加评价、先入为主、从众、不当对比(用别人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两个不同特点事物的高低对比)等思维偏差,由此产生评价、结论、方案,这对实践的指导是有害的。要认真倾听,找到思考中的症结,才能正确的引导。
需求校正。“我想要什么”,是生活生存的根本动力,这个强大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追求、目标、行为。我们时刻都会冒出无数的需求,出现一个便花大把精力去实现,可并没感到满足,原因是没搞清楚真正的需要。比如,他想喝酒,便彻夜畅饮,到最后才发现是太寂寞,喝酒不过是选择了一个很烂的实现手段。提示我们,当一个前沿需求想法出现后,别急着下手,静下来想想纵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