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阅读心得
教室老师的侃侃而谈,图书馆手上的淡澜书香,体育场耳畔清爽的风……徜徉在大学的校园,我时常在想,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朝山谒水,叩经问史,覃彪喜回答说:“读大学,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的藏书。”
佳书如玉,最是书香能致远
《王者继承人:绝宠麻辣悍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两本书摆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哪本?古人常说开卷有益,但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我们必须有个取舍的标准,学会判断“垃圾”。我们可以由读书收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普曾经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所以刚拿起《王者继承人:绝宠麻辣悍妻》这本书时,覃彪喜就来制止我说:“虽然借一本这样的书并不会浪费你任何钱,但是浪费的时间可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的。对于那些肤浅的纯粹是炒作的图书最好是敬而远之。”他告诉我:要读好书!
但众书芸芸,何谓好书呢?叔本华在《论名声》中说:“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著作之所以不朽,是因为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最是佳书能致远,时间会来告诉你一本书的价值。微雨落花,斜阳西窗,以书温品人馨之故,让好书升华你内在的灵魂。
捻一缕书香,温润时光的芬芳
迈克尔·柯蒂斯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句著名的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长辈们总会孜孜不倦的教诲你:趁着阳光正好,你正年少,一定要多读点书!我说:我读了啊,我整天在图书馆抱着英语四、六级和考研的书不放呢。但是覃彪喜却来告诫我说:读书不要太功利,要多读好书!他说:“别的一些书籍在自己借书甚至看书的时候不知道会有什么用,而若干年以后这本书的用处就发挥出来了。正因为某本书对自己究竟有没有用暂时很难判断,所以最好摒弃有用或者无用这样的功利性思维。看书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有用’的心态呢?看书的过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思辨的享受。”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好书对我们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在读书大可不用考虑它的有用无用,你的气质、谈吐、胸襟、文字会告诉你。
送走了冬寒,趁着春光正好,在图书馆的静谧中多捧几卷好书细读吧!吟一首诗,品一阕词,享一幅水墨丹青,会心写意,逐行记下时光的温情话语。
韶华易逝,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把他带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其实这秧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罢了。”
其实我觉得读书也是这样的,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时,可能觉得自己的知识好像也没见有什么增长,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年正是读书时!就像覃彪喜在他的书中所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当大好的年华已不再,我希望你是惜流年,品茶香,小有作为,折桂踏香,而不是思往事,借流芳,韶华已逝,落地成殇。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余下的大学时光,趁着年少,带着心中热忱,与书香共享清欢吧!手机上的内容固然精彩,但那不是我们的世界,书本上的知识固然乏味,但,那是我们的未来!
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因为左耳是最靠近心脏的地方。那,大学的心脏在哪里呢?覃彪喜告诉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