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彦老师--《十日谈》第25讲:管理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本人的课后心得。
管理的最高境界,其实可以说是老子提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KPI考核,虽然并不是说KPI毫无作用,它从一定层度上,是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但是,在我以前有执行过KPI考核的公司来看,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很多都是虚假的。KPI其实是辅助公司去实现使命的一个员工管理的工具。它只是个工具,如果在使用它的时候只是为了用而用,而忽略了公司的使命和价值观,那它就是百害而无一利。举个例子,我以前公司就有一条KPI考核,就是抽员工背诵企业宣言,背不出来就要扣KPI,连同小组组长,门店店长都会被扣。所有的员工都对这条考核很嗤之以鼻,每次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设定,完全就偏离了初衷,背的住并不代表真的懂,管理人懂而不行,也是白搭,当企业没有榜样树立,再好的员工也会离开。没有感情基础、信任背书,大家就只看利益,没有利益就撕破脸。
所以我特别明白彦彦老师,为什么每次在课程中演讲中,都会强调使命,那个最重要的“道”,而不是“术”,因为心中有“道”,才会驭“术”。
我也很喜欢彦彦老师在国之学堂里独特又有创意的管理方式。我也上过一些其他老师的课,目前为止,还是最喜欢彦彦老师,不是说其他老师讲的不如她,而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鼓励、自由、创造的方式去成长。老师她不管我的,她会鼓励我自己去创造,说实话她也没给太多的干货(哈哈哈),她就像我的心灵导师一样,挖掘我的潜能,我走偏的时候,她会提醒我,我迷茫的时候,她会点亮我。我觉得这就够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一定会有那么多的耐心来鼓励我,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会把我的内在缺点挖的特别深,深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好且不好,好在于它能让我认清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不好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种自我疗愈、言行如一的能力。这里提到的老师,其实之于管理者也是一样的。
能成就自己的始终是自己,言行如一是对自己的负责。想想我们自己对自己许下了哪些承诺呢?又几个兑现了呢?……作为管理者,说给员工听的所有话,就是承诺。你实现了几分?如果有缘的你在看这篇文章,请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用管你是否是个管理者,你就是你自己的管理者,如果你连对自己都不负责任,又怎么会对他人他事负责呢?每个人都要做个责任者,一个责任者是不会总是从他人身上找问题的。
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当然是不容易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必须制定规则、使命。必须让所有员工知道你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大家才能够统一方向,按照那个目标去想方法实现,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管理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管理,我认为是因材施教。因为人是最不可控的,每个人才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正是因为不同个性的人在一起,才会有了一个互补的团队。所以,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一定要非常清楚,成员的特性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根据他的目标,去统一大的目标。将他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否则力使错了地方,带团队就会非常疲累。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