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吴军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事:如果有个人打了你一巴掌,你会是什么反应?有三种情况,一是立马打回去,二是打不过我躲还不行吗,三是,思考一下这人为什么打我,若自己真有错处,那么感激人家的提醒,若不是自己问题,则捍卫自己的权力。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是第一第二种。要么不分对错,我先争赢再说,要么退群逃避。而第三种是属于诚实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这与我这几天看的《少有人走的路》说的观点不谋而合。
以前觉得,抑郁特别恐怖,看了《少有人走的路》,突然发现,抑郁是身体的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该成长了,虽然这个过程确实很痛苦。
想起当妈这几年来,很苦,都不敢去回忆,但是,我熬过来了。很多时候看着很多段视频里,宝妈因为带娃而抑郁,我都忍不住地想,那么困难的日子,我熬过来,还没有抑郁,真的太强大了。
我的先生是个特别喜欢挑刺的人,家里总是充斥着指责。一开始,我对他的指责,特别的抗拒,即使,他说的是正确的。我会用同样的方式还击,所以那时候争吵打闹不断。我用的是第一种反应方式处理我生活中的“巴掌”。
后来,面对他的指责,我选择冷战,不去还击,但也不说话,把自己护的严严实实,刀枪不入。我逃避处理我们之间的问题,家里的氛围一度特别阴郁,一家子没一个人面上有笑容。我换成了第二种反应方式面对“巴掌”。
到最近,随着,我不断的觉察自己,不断的学习有关亲密关系,心理方面的知识,我开始意识到,什么时候是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是先生的问题,并且知道该如何应对,并且化解问题。先生有时还开玩笑说,我们最近好像很久没有吵过架了。
这个时候,我开始运用第三种反应方式,面对“巴掌”,我会想想,是我自己的原因吗?是的话,心平气和的去改正处理。不是的话,我也清楚那是对方的问题,不再因为他的错误而让自己伤心难受,反而有点心疼他,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只是,知道了第三种反应方式的好,还是很容易掉进第一种第二种方式的坑里,要做的就是,掉进去之后爬出来,掉进去之后爬出来,直到有一天,我可以轻松地看见这个坑,绕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