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地方,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不便的落后地区,这里都是山地,几乎没有一平方公里的平地,所以在解放以前,县城还设置在现在楚雄市的云龙,现在的县城,之所以越来越大,都是这些年新建之后发展起来的,有了水,有了电,有了大型的工程机械,才有这个样子。但毕竟是新建的,还没有新中国建国的历史长。
交通也不方便,出门都是人背马驮和步行,没有公路,没有车辆,现代化的东西,都是解放以后才有的。
解放以前,我们县就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除了境内的几条大河有多一些的人群聚集生活以外,山上的土著居民都是依山靠水居住,人口稀少,我们县,就有4045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也只有16万人不到,相比云南的镇雄县,100多万人,可以说人太少了。
解放以前这里交通落后,科技落后,生产生活条件也是落后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森林资源好。所以解放之后,大力经济,依靠资源优势,林场发展的很快,县内的木材资源,源源不断地支持了国家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很大,从事林业的人口也很多。
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也就有丰富的中药材,也造就了很多民间医生和医药,在这些民间医生医药中,有些中药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解放以前,很多疾病都是由民间医生来治疗,造就了很多医术高超的民间医生。
1979年,我们这里出版了一本当地彝民写得医书《齐苏书》,这本书里记录了了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和中草药方。出版的时间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了13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有一些医生,他们已经有很高超的医术了。
因为我父亲是一个中草药医生的缘故,我有意无意的关注着中医药的发展,我发现,像我父亲这一批来在大山,熟悉百草,用本地中草药治疗疾病的医生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医术后继无人,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依靠本地药材治病的中草药医生了。
我的父亲是60年代末期开始学医的,那个时候,毛主席有感于农村老百姓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匮乏,主持开始了“赤脚医生”制度,很多农村的世代从医者,通过短期培训学习的从医者,还有一些自学从医者,都变成了赤脚医生,为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现在,科技发达,物质条件好了,经济条件好了,医疗条件好了,很多人治病都是到医院里去,民间的医生也没有了出路,农村基层从医者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饭,我和同事们说起老一辈的民间医生,在饭桌之上,我们的炊事员的祖辈,我们会计员的妻子爷爷,都是医生,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医生,但可惜的是,他们的医书,他们使用的药方,都没有继承下来。
作为《齐苏书》作者的故乡,原本有很多优秀的民间医生,有很多效果显著的药方,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很多老医生过世了,他们的医术也就消失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觉得痛心。我们很熟悉的湖北蕲春,是《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乡,现在可是很出名的中药材交易大县。但是我们这里,《齐苏书》的故乡,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却没有出名的中药和中药材产业,这是令人遗憾的。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医生,在我们县也很有名,也有一些大医院治不好治不了的治病方法和药方,可惜我们没有学医,他已经老了,75岁了,年轻时他给人治病,积累了不错的医术和声望,现在,他的医药慢慢的只是在亲戚熟人中流传,没有能够造福更多的人,百年之后,他的医术和药材,也将消失在我们记忆里,这是非常可惜的。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县现在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但是我们县没有药厂,没有出名的中药产品,我们县的很多中药材一直都是别处药厂的廉价的原材料,种植药材的农民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这种中药种植方式,民众赚不到钱,热情不高。
如果我们把那些民间中草药(老医生的药方)发掘出来,开发成几款和云南白药相媲美的中成药,我们的中药材产业就能够造福百姓,提高当地的就业,提高农民种植药材的收入,提高当地的税收收入,对我县的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举措。
今年春节前后,在北京博士毕业的表妹瑞康,她被脚部积液病痛折磨了好久,辗转于北京的各大医院,一直没有很好的效果,回来老家以后,用了爸爸的药,第二天就消肿了,她对爸爸的药赞不绝口。
睿康读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档案的专业,她对大舅(我的爸爸)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让我爸爸的药申报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国家有一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我对这个建议是很支持的,爸爸已经老了,年轻时通过他的自学,有了不错的医术,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在我们县有不错的名气和声望。现在,他虽然很少给人治病了,但是他有非常有效的医药,应该流传下来,造福更多的人。
爸爸有很丰富的骨科治病经验,手头也有一些效果显著的医药配方,我想把爸爸的这些经验和药方整理出来,想通过一些方法把爸爸的药方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造福,也想由此推动我们县落后的中药材产业。
或许,我的这个想法有些天真,有些不合实际,但是看到爸爸有很好的药,可以更好更快的为病人解除痛苦,我为什么不想办法整理出来,发扬光大呢?
但是我的工作限制,我的办法不多,很多次想起这个事情,都是想一想就过去了,一直耽搁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
让中医中药发扬光大,,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前几天我到了县文化馆,询问非物质遗产申报事项,被告知明年才可以申报,我的申报工作,看来又要耽搁到明年了。
就像一个拿着金元宝的孩子,还是有饥饿的困扰,对要怎么把金元宝换成粮食无从着手,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