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16堂人生成功课我一字不落地读完了。曾国藩日夜苦读、博览群书、修心增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
曾国藩的天赋虽然谈不上异禀,某些人甚至说他略显鲁钝,可他却凭着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赢得了“中兴第一名臣”和“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的美誉。他从一开始寒窗苦读实现了科举的目标(被咸丰皇帝封为翰林院庶吉士)到后来为自己制订了12条课程,以多病之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学习理学典籍和文史精华,并且每天把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书写在日记上,以便随时反省和克制。就是凭着这股超人的“邪乎劲儿”,曾国藩的修养、道德水平、学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凭着这股超人的“邪乎劲儿”,曾国藩为后来出山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16堂人生成功课对应着16句曾国藩语录,句句发人深省:“君子立志,应有包融世间一切人和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变、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低调做人,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生存智慧。它是战术,也是一种韬光养晦、寻求生存的大谋略,更是立身于社会,圆润通达不可不知的方法和技巧”;“你吃得了大多数人吃不了的苦,你能解决掉大多数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就可以成就大多数人都成就不了的事业”;“看新书就该求快,不多读书就显得孤陋寡闻;温习旧书应该精读,不背诵则容易忘记;要经常思考,否则就好比人哑不能说话,马跛不能飞驰”;“‘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也。此心多少快活!而趋炎附势,蝇头微利,则心智日益蹉跎也”;“做大事,要能容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人,更要能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能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互补缺失,共创大业”;“如果能够在平常就时时处处告诫自己多加警惕,就不会有失足落败的时候,也不会授人以柄,更不会自掘陷阱”;“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在选人方面坚持三个原则:要求不能过高;首选血性忠义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重”;“识人术并不是重在推断吉凶,而是以推断人的心术、品行居多”;“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勿以‘不敢冒奏’四字塞责”;“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业有成”;“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欲养心者,先治其气”。这16条语录就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些哲学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譬如今天早上和妈妈通话时因为听了不中听的话同妈妈闹得很不愉快,回家又倒豆子似的抱怨给老爸听,到现在仍心绪难平,为什么我的器量这么小呢,硬是容不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到底是因为哪些不足而积蓄了不平之气呢?再譬如,自报考中级以来,不能全力以赴地听课,总是听一会课,再看会闲书或看会电视,学习的行动缓慢,想过的心理又急切……
结果,我为了通过考试,居然轻信诈骗短信,不仅被骗走了2000多元钱,还被无形的压力和痛苦捆绑……为什么在诱人的短信面前我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呢,为什么当时的我会忘了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呢?
由此我想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要是曾国藩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机会多多、诱惑多多、选择余地多多的时代,结果会怎样?
我们的时代不仅需要我们学习曾国藩身上那股超乎常人的“邪乎劲儿”,更需要我们学习他那16条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也正是我爱看《曾国藩 一代大儒的16堂人生成功课》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