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写作领域一年多,却变得愈发不敢言语,我倒暗自欣喜,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谨言慎行大概是是检验人性的标尺吧。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每个人极大的言论自由,我不敢肯定有多少人为了流量故意歪曲事实。但不考究事实,就提笔作文的绝不在少数,在微博知乎看到只言片语就开始写文的数不胜数。不少笔者拿自己的眼界来衡量整个世界,凡看到不公,或令自己不快的事情,非要自诩站在高尚的角度批判一番。
譬如,一年轻人坠楼,便有人按耐不住创作欲望,于是一篇《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便诞生了,刚好触发读者共鸣,一夜之间一篇十万加诞生了,原生家庭的浪潮过去之后,另一群人出现了,“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说时代的压力对年轻人造成多大痛苦。然而事实是什么?谁知道那名年轻人到底是不是意外呢?
于是那名年轻人的父母,不仅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雪上加霜的是还要承担刽子手的罪名。
试问,真相水落石出之前,有多笔者愿意去考究?但恶意的揣测者绝不占少数,因自己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便觉得众多年轻人坠楼皆因原生家庭的伤害,或因自己没有丰衣足食,郁郁不得志,便将时代作为背锅侠。那些人的创作的灵感多半来于此吧。
我逐渐变得沉默,不愿评论热点,是我所知甚少,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甚熟悉,如果随便刷刷微博,知乎便可做文章,对于大众而言是否太不负责任?
一个故事也至少有三个版本,你的,我的,和真的,这个时代有多少罗生门,大家可想而知。
曾读过一句话,近年来一直作为约束我的标准“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下好了,下次乃至很长时间写作文,都有很多学生写“暗笑他的愚”“父亲那背影,在夕阳的掩映下…”之类的语段,其影响力绝对不输鲁迅先生的“罢…”并且他们觉得这很高级,这些并不为惧,不过是学了一点东西就迫不及待地用到作文里面,对外界并无很大影响。
但可怕的是,有的人占据了流量的顶端,却拿自己知道的冰山一角,用自己的价值观再加工,把自己对于事件的理解看法呈现给大众。
而目前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大部分都来源于知乎,微博,公众号等,比如有一个十万+的文章说,方方很正义,那么许多人都会觉得方方很正义,这时候,另一个大号说方方很坏,这时候许多人开始觉得方方很坏,媒体的导向就是这么强大。
如果自己没有独立的价值观,别人说什么都言听计从,可想而知一篇错误的舆论,对人的影响会有多大。
其实我自身而言,已经对公众号上的热点文,论述文多少产生了些抵触心理,我不清楚非专业人士,做文章之前,对真相的了解有几分?
很喜欢桌子先生的一句话,“你笔下的一滴墨水,落到我们头上就是一片大海“,强调客观事实,真的太重要了,拿主观臆测做文章,不如趁早丢掉手中的笔杆子。
文字,我看来不是神仙打架的武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给人的应该是包容和气度,决不是整日里看问题那么极端,拿自己的价值尺度当作检验人性的标准。整日炮轰这个,手撕那个。
文字给人的应该是厚重感,给人力量,教育人心怀善念,遵从的是客观事实。
我许久不再动笔,动笔不过写点微小说,愈渐明白自己不过是初生牛犊,万不可再抱着“我才不怕你”的态度写作,故此多写故事,多写人间温情,少怀揣几分恶意,对这个世界多几分悲悯,有时候自以为“只为苍生说人话”批判这个,声讨那个,而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键盘侠?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愿诸位落笔前,思考一下,你对真相了解有几分?能否辩证的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