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奋力奔跑的企业,只有跑错方向的企业。
近来,因为业务关系,走访一个三、四线城市,发现当地头部商业企业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并且非常强势!结合原来走访过类似层次的城市,大都是这种情况。其实本地商业企业占据头部位置,这无可厚非!但你只要深入一步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他们经营的并不是你想象那样好,效益也一般!基本是表面强大,实为虚胖!这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为什么?她们表面风光无限,实际背后却是不理想呢?我简单分析如下:
1、地域特点
由于地处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较慢,总量较小。一方面本地商业企业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期(一般是利用新的业态超市出现等等),迅猛发展不断壮大自己,成就自己。另一方面外地强势企业忙于一二线城市布局,精力未到或不屑进入。这样成就这些早一步发展的本地企业占据头部位置。由于当地市场环境一直处在非完全竞争状态下,这样企业也就没有与真正高手过招,间接促成了企业的经营水平不高的结果!
2、系统关闭
我先打个不十分恰当比方。当飞机起飞时一定要求乘客关闭所有通讯设备并关闭舱门,仅保留飞行员对外进行联系。这样才开始起飞!这如同本地企业在启动发展时刻。一启动,本地企业就有意无意的将对外系统关闭,自我发展。这在早期或许看不出问题,甚至可以更专注于企业发展,非常好。但到了一定阶段后负作用就开始出现,并且愈加明显!因为:1、外来能量、知识、技术等不能源源不断导入。2、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总朝着熵增的方向变化,即从有序变为无序。导致企业的混乱。以上还是比较明显的现象,其实还有很多更加严重现象,不再赘述!
3、思维固化
随着这些企业的在当地市场的攻城略地,高歌猛进,一路飘红,她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相信自己是永远正确的、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这样她们思维变得不再活跃,进化、升级。出现了相对固化的思维方式。这对一个头部企业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因为固化思维,会导致经营模式固化、管理方式固化等等一系列问题。企业也就丧失创新的土壤,缺少了活力!
4、人才不济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现象,一般当地头部企业对人才需求期望度反而低于不是头部企业的需求期度。非头部企业因为要发展,要追赶,反而更加渴望人才加盟,尤其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相反头部企业因为处于当地老大位置,危机感较弱,也可能过度自信,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没有更强烈的人才需求。这促使她们:1、降低引进高层次人才期望甚至不引进2、中层人才素质下降甚至近亲繁殖3、培养人才的数量和方法日渐失效。其实一个企业尤其是比较优秀的企业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是战略型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往往不是自身能培养出来的,要引进。他们常常可以决定企业的未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战略型管理人才,他是刘备引进的,他的战略隆中对,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刘备有了诸葛亮从此迅速发展,终成帝业。这个例子很好说明了问题。企业必须有源源不断人才跟上,方能不断进步、发展。
5、学习失向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更新日趋加快!大多数企业都开始重视学习,想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企业不惜重金纷纷投入,参加各种培训班,购买各种资料,期望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和水平,来保证企业不被淘汰,并能持续发展!但你们不知看到没有,这些企业参加培训班或购买资料,大都是传统文化、佛、道或心灵鸡汤等等虚的东西。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利于企业稳定。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企业的实际发展和管理水平保持非常高水准(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单位面积销售额、品类销售额、品类利润率、客单量等等),企业硬件完备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持十分高的状态才行!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华为在2019年研发投入167亿欧元,力压三星、苹果,位列全球第三,占营收的14%。这说明华为将主要资金投入在科学技术研发中,这是华为发展需要的干货。有了这些干货才是华为发展基础和根本。华为用在传统文化和佛、禅的学习费用又是多少?华为任正非一次接受采访说,不让他的科研人员去演讲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回到实验室里,说你的工作就是研发。这又说明什么?对照有些企业,其实自己经营水平还需要很大提高,一些实的东西还远未解决,就开始务起虚来。你们怎么看?有个亲身经历的笑话可以说一下:有个某省的企业销售经理(此企业营收1亿元,其实企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我聊天中大谈传统文化和禅,说企业如何培训的怎么怎么好,我反问他你知道企业销售增长几个模型吗?企业销售如何实现增长吗?他一时语塞。其实企业学习是必须的,但不要失了重点、失了先后、失了方向。
以上是当地头部企业的可能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不再一一而足。这些已经使得本地头部商业企业表面风光无限,背后其实是苦涩。
那又该如何解决呢?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