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到国外留学,但是近几年海龟遇冷,大家发现身边海外名校毕业回国跟自己一个二本研究生毕业差不多,进入相同的岗位,都干着底层初级的工作,那么出国留学花费高,而且一个人背井离乡好多年,到底值不值得呢?
先讲讲国外的教育模式(这里特指美式教育,其他的了解不多)和国内的不同,我们所谓的国外留学一般特指国外的私立名校,如藤校,以及少数的公立大学,如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纽约州州立大学系统等,美式教育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财施教,生源不同,公立私立大学的差异很大,因此那些教育资源落后的大多数美国公立大学就不在此讨论之内。
我就读的学校是菲律宾的远东大学,作为一个战后由美国主导重建的美式政治的亚洲复制品,菲律宾曾一度经济社会发展雄踞亚洲之巅,但是随后政治腐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沦落至今抛开不谈,但是美式教育的整个框架体系确实原封不动的被保留和传承下来,因此远东作为菲律宾排名很靠前的私立大学可以说贯彻美式教育是比较彻底的,即便如此,大家可能也觉得由我来探讨这个问题,底气不足,毕竟想要出国留学的大多都是奔着欧美名校去的,我也深感如此,近几年我也一直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欧美高等教育相关的书籍,并常年混迹各种留学生出没的在线论坛,读书群,耳濡目染,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去谈谈这个话题。
先说结论,如果一切从个人经济利益出发,只是为了找好工作,拿高薪,我认为不值得,一方面是前面说的海龟光环其实基本已经消散了,一线藤校毕业很少有回国的,二线国外名校毕业,其实回国以后没人会高看你一眼,最多觉得你英语不错,家里有钱。而且进入国内职场后,还存在一个文化理念的差异,能否与国内的职场文化更好的磨合适应,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你学而不能致用,那么你出去留学又有什么用呢?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早进入职场几年,所能带给你的资历、历练、人脉可能更加有用一些。
但是对于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出国留学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未来的领袖,大家听到这里会觉得这个目标太空洞了,我说的领袖单纯指政治上的领导者,更广泛的包括那些致力于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心有大爱的人,这其实也是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人真信,更没有人落实到行动上,前一段社会上有一个很热的讨论,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都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一线高校,清华北大的精英们,很多毕业生都优先选择去了投行、信托、证券等能赚大钱和快钱的金融行业。而我们的二三线高校的毕业生大都会优先选择公务员和事业编,选择的理由大都不是因为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加的美好,而是为了一份铁饭碗。为什么?这肯定是我们教育出了问题。
科普作家万维钢对中美两国的教育有一个观察,在他看来,人才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阶层:把人才当成生产工具去培养,根据岗位的需要去培养人才,只需要学习掌握工具技能就好,你学到的技能就是你将来的谋生手段。
中等阶层:把人才当成工艺品去制造,典型的就是精英阶层,中产阶级,推行素质教育,注重艺术修养,独立思考,口语表达,社交技能。比如上历史课,我们是背诵著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最多加上产生了什么意义。而在美式教育中,这门课可能就是让同学们演出一幕当时历史场景的角色扮演剧目,各自分工,有人写剧本,有人当演员,有人当导演,合作分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历史,这也是现在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美国的所谓的精英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
顶级阶层:创造艺术品。教育的使命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让别人去挑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去被选择。所以这里的课程开设根本不会去教你ppt怎么做,Excel怎么用,教育的核心就是你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比如在历史课上,不再拍电影,而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种错误是否可以避免?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的精英教育。常常一门课程中大量的时间都是这种课堂上天马行空的讨论,很多中国学生一个学期下来会觉得在这里上课真的很水,啥也学不到,但其实不然,这些讨论,让你懂得如果思考,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包容别人的文化和观点,更教你如何融入世界。这也是未来领袖的课程。所以,藤校毕业生如果进入投行,年薪百万,会被成为常春藤的绵羊,因为你只是想要挣更多的钱,过好自己的日子,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与藤校对于毕业生的愿景是相违背的。因此如果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觉得人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时候,出国留学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