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8-5-2
前几天有个熊孩子在公交车上伸腿,然后被成年男子过肩摔并踩踏,最后送去医院,男子也被抓住。
第一眼看时,是觉得现在的熊孩子太皮了,也难怪别人如此对待。
而微博上的风评是,该打,但打得有点严重。熊孩子遇上巨婴。我觉得打得好。
这些都只是以暴制暴,忽略孩子的成长较错性。再怎么不应该,也不被一个超越自己力量这么多的成年人如此对待。
好玩的是第二天有人发张图片说,熊孩子爸爸表示,早就想打他了。
这种娱乐性的新闻,因为符合网友的风评,有了这个作为支撑,更加刺激人们去传播,证明这孩子的确该打。
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 这条新闻的真假性。
今早在凌晨看到重庆晚报发出的报道,关于案件的重新梳理。里面的大概内容如下:
1、还原孩子真实父亲的愤怒和声明
2、医院孩子的伤情新况,
3、打人者的在警察局的内疚声明
4、孩子日常行为情况,班主任的采访,
5、最重要的视频还原。
还原视频的真相,网上视频还少了22秒,关于男孩伸腿前的情况,也就是男孩为啥要伸腿。
男孩本来自己玩的,后来男子转过去跟男孩讲话,再后来男子毫无征兆地打起孩子。
在娱乐至死和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往往会被忽略,人们只注重娱乐性和利益性新闻。他们的需求不是真实性,相比现实真实的苦情,他们更想要娱乐看看娱乐圈爆炸的八卦新闻,币圈股市新闻,段子呀。
而更多新闻没有去从常理思考和考究真实性。父亲看着自己的小孩子打成这样的还挺开心的,这是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在平常中看到过吗?如果没有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那就要考虑真实性了。
爆料的起源在哪里,是哪家媒体?能证明到真实身份吗?有真实采访吗?
如果都没就要警惕了,那就很有可能还会被反转。我们可以忽略,等待下一步后续权威新闻。
但吃瓜群众不管这些呀,只管可以再传播下,看到好玩的新闻。至于第三篇父亲真正声明,那些支持的人是很少会去转发真实的文章,谁愿意打自己脸呢?事情又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深究那些真实性太耗脑子和时间了,谁愿意去考究了,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关于那个假新闻的是个微博营销号发出的,而他只是利用群众的娱乐性而将图片YY成一个更有爆点的新闻后续,好让热度上去。他深知吃瓜群众想看这样的后续,而不是看父亲的苦情声明。因为第一条新闻的走向偏支持的,再利用这帮人去火一把。
产品去读新闻,更加需要这种常理思维和独立性判断思维,尤其那种吸引人标题字眼,容易挑逗人们情绪,迎合人们趣味的新闻,这种可能是专门给你定制的投食新闻。否则你就负责吃就行,吃得开心就好。
有句话说得好,共识是群体的认知,而个体的认知是基于现实的判断。判断得是否一致就要看个体的背景和三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