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年间,通宝镇有这么个围棋高手,大概四十来岁的模样。人长的确实成熟稳重,长脸剑眉,小八字胡一瞥,远远望去,那也是个惊世的美男子。
此人在通宝镇挺有名气,人送外号“通宝棋王爷”。
这个外号是有来头的,也是跟他一个独特的下棋规矩有关。
这棋王爷本名叫夏屏,年轻时是个落第的穷秀才,回乡时途径通宝镇,听闻镇里的人个个喜爱围棋。又仗着对自己围棋棋力有些自信,便在镇中摆了一局棋。还立下了这么一个规矩:与他对弈开局前需要交对局费,数额大小不限。若棋终时,对方可赢棋,便十倍奉还对局费。若对方输棋则对局费归他所有。
嗨,这一开始一个穷秀才哪有什么十倍对局费啊,他也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下完了第一盘棋。后来这棋王爷也说,他人生中下得最紧张的一盘棋便是来通宝镇下的第一盘棋。
还真神了,满头大汗的夏屏就这么赢下了第一盘棋。
虽只是赢下了十两银子,但这也够吃一顿饱饭了。穷秀才也是很知足了。
可没想到,这一来二去,冬去春来的,穷秀才夏屏竟靠这个发了家。不仅盖起了自己的府邸,还得了个“通宝棋王爷”的称号。
您要问棋王爷有没有输过棋啊。这二十年来,棋王爷倒真输过一盘棋。还是输给了一位少年。
说起这棋王爷与围棋少年的故事,那也是镇上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那还是在棋王爷三十五岁生日大宴上,棋王爷宴请亲朋好友,大家吃着喝着,正到兴头上,突然管家说门外有位少年求见。
“棋王爷,这镇上数您富有,我...我想借您一千两银子。”少年也不废话,一进门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棋王爷看了看少年,笑道:“哈哈,少年,不知道你为何要借这一千两?”
“父亲欠了赌债,母亲又重病缠身,若拿不出一千两,我就再也没有家了。”少年眼含泪水但却坚定地说道。
“我想你应该知道,我夏某从来不借钱财给他人。你若想从我这拿到一千两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出一百两与我对弈一局,若你胜,一千两即刻奉上。”棋王爷说道。
“可是我又怎么会有一百两呢,棋王爷,求您了。”少年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向棋王爷恳求道。
“你走吧。管家,送客!”棋王爷也是坚定的说道。
少年走了。大家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似乎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倒是这之后,人们开始议论这件事。大家都觉得棋王爷不仁义。连一个眼看连家都快没有的少年都不肯帮。他的形象在人们的心里也是大打折扣。
人们这时候也开始纷纷帮助少年。帮他凑出一百两,与棋王爷对弈一局。虽然大家都不是大户人家。但是一百两还是可以凑出来的。
就这样,少年郑重的接过一百两,在众人的拥护下,来到了夏府。
那确实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精彩对局。
少年一心想赢,寸步不让。棋王爷几年来都未遇到过这种旗鼓相当的对手,一方面在心里感叹后生可畏。另一方面也是想争出个胜负,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就这样,从清晨到黄昏,二人皆拼尽全力。
“我输了”收官之时,少年起身说道,“不用再下了,我计算过了,我输半子。”
少年看了一眼棋王爷,然后离开了。
那一眼,包含了一个围棋神童的敬佩与不甘。
少年默默的回了家。他输了。输了钱,输了家。
虽说这邻里乡亲都很体谅少年,也没要求少年还这一百两。但少年的心里还是很过意不去。
镇里的人又纷纷议论起来这盘棋。有人说这少年勇于挑战,虽败犹荣。也有人说棋王爷不近人情,完全可以故意输给少年。
镇上也就一直这么议论纷纷,少年和棋王爷也都没出来说什么。
这日,少年正在家想着未来如何度过,又该上哪去借钱医治母亲的病,忽听到门响了一声。
抬头看去,嘿!竟然是棋王爷。
少年见棋王爷进来,起身说道:“棋王爷,您怎么来了?”
棋王爷还是笑呵呵的,对少年说道:“年轻人,今天来找你是为了说说那盘棋。”
“那盘棋啊,是我这么多年下的最开心的一盘棋,也是我下的最用力的一盘棋,可惜啊,还是输了。就是半子,还是有些可惜。”少年想起那盘棋,还是觉得有些不甘。
“是啊,那天我和你计算的一样,我也觉得是我赢了你半子。可我总觉得还差点什么,所以就将那盘棋复盘了。”
“我输了就是输了,没用的,我也复过盘。就算收完所有官,我还是输半子。”少年说道。
“哈哈,你错了。在边路上有一个不起眼的眼位,你在收官时没有在意,但你若下在此位,可胜我半子。”
少年沉默了。
不是他不想说话了。他在脑中复盘。
“果然,若下在那个眼位,我可胜半子。”半晌少年抬起头,“夏前辈果然是前辈,晚生佩服,还是我输了。”
“不,那盘棋的结果是我输了。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这件事,还有这个。”说罢,棋王爷拿出了一千一百两银票。
“年轻人,其实你来求我那天,我便想借钱给你,但是规矩就是规矩。有个词叫法外无情,如果什么事都会因为感情的原因而做出更改的话,那么这世道将会大乱的。”棋王爷庄重的说道,“你我在棋盘上是惺惺相惜的对手,在生活上我希望你也能明白我做人的道理。”
“前辈,我懂。”少年说道。
“好了,快去给你的母亲找大夫吧,把你父亲的赌债也还了吧。我也该走了。年轻人,若有时间,再来我府上下棋。和你下棋,痛快!”棋王爷说完,起身走了。
后来,这件事不知怎的就流传开了,棋王爷与少年的故事一直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