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经常会遇到的心理学理论与常见概念,日常生活/工作中当你遇到了,又是怎样的角度看待面对的?不妨了解一下,思考看看。
1、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当我们思考或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先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或先抛出最终结论,然后这个结论下面有几个分论点作为支撑,每个分论点可能会向下延伸出新的论点或需要论据作为支撑,这样一层一层向下延伸,直到不需要再分解和提供支撑为止,这样所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因而被称为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所遵循的原则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金字塔原理还揭示了如何运用SCQA架构,即“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答案(Answer)”架构,以讲故事的形式,为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创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序言或开场白,让读者和听众抛开杂念,自然而专注地进入你的话题,也就是中心思想。
金字塔原理是一个高效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2、马太效应(两极分化现象)
指科学界的名声累加的一种反馈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其名称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对于领先者来说就是一种优势的累计,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的现象。
强者随着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大部分人都喜欢名牌,所以知道名牌的人越来越多,买的人就越多,但是市场需求量是不变的,所以非名牌的产品就要被消弱。
同样的在互联网领域,刚开始大家慢慢习惯在淘宝买东西,则来淘宝卖东西的商家越来越多,导致淘宝的商品数量越来越丰富,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淘宝。
3、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随性、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让人陷入骗局或者遭受失败!
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产生羊群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习惯观察别人,提取信息,作出快速省心的决策。信息不断趋同,并不断强化,从而产生羊群效应。
非典抢板蓝根,福岛核泄漏抢盐,人多的餐厅反而容易吸引顾客等等都是羊群效应的体现。
因为羊群效应会帮助商家获利,所以在宣传方面商家也在极力诱导羊群效应的产生。
比如瓜子二手车的广告语:成交量瑶瑶领先,加多宝的广告语:中国每卖出十罐凉茶有七罐加多宝,他们在传播中凸显出用户规模,从而获得用户信赖。
还比如电商中,淘宝京东购物选择按销量排序,一般销量高的更容易让用户认可。
4、鸟笼逻辑
又称“空鸟笼效应”,被誉为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 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在传统目光的审视下止步不前。敢于挂出一只空鸟笼并能够自然地坚持下去的人,才是有创见、有魄力有主张的人。
5、青蛙现象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内容为:
1.沸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
2.温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居安思危。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6、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时,会不自觉的去改变自己的某种行为和语言。
霍桑效应的典型例子是: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效应的作用:
- 夸奖和鼓励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
-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7、病毒式营销
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病毒营销本质上是一种人群裂变,让人们自发的传播,在裂变机制设计上,无非福利裂变、情感裂变两种。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的“给我一面过期@微信官方”
还比如周杰伦推出新歌“说好不哭”,短短三个小时内在各大音乐平台的总收入就超过1500万,QQ音乐甚至一度爆棚,其实也是基于粉丝对于周杰伦的喜爱与支持,这都是基于情感导致的裂变。
8、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许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例子。澳大利亚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
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这其实就是鲶鱼效应的体现。
9、沸水理论
把水煮沸后,看上去热气腾腾,但水的总量不会增加,而且需要供热成本,为了维持一个看上去热腾腾的活跃度,你需要不断添柴、加火,这些供暖成本很高的,而由此产生的热气却无法增加额外的水量, 那么还要煮沸它做什么呢。
在网络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用户的“活跃度”,却不考虑活跃度到底能带来什么收益。比如我们涅槃项目中的很多学生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不管什么产品形态都想做个社区,那我就会问做社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能让用户在我这个平台上更活跃”,我会继续问“更活跃之后呢?”大部分人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每个用户活跃的背后,到底对平台意味着什么价值。
10、长尾理论
是指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在互联网领域,长尾效应尤为显著。长尾这一术语也在统计学中被使用,通常应用在财产的分布和词汇。
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以图书出版页为例: 图书出版业是“小众产品”行业,市场上流通的图书达300万种。大多数图书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只有极少数的图书最终成为畅销书。由于长尾书的印数及销量少,而出版、印刷、销售及库存成本又较高,因此,长期以来出版商和书店的经营模式多以畅销书为中心。
但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网络销售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长尾书的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比如电子书你说有什么存储成本吗?没有的,把这本书挂到京东平台上,有人卖就下单,没人买就一直挂在那里也不需要运营维护,所以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
于是,长尾图书开始有价值了。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
11、幸存者偏差:
是一种逻辑谬误,选择偏差的一种。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
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这东西的别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最容易获取的是那些自己会“发声”的数据或信息,然而他们并不能代表整体,更多的是“沉默的大多数”,是“沉默”的数据或信息。如果我们在做统计分析时,没有把这些“沉默”的数据或信息考虑进来,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不靠谱的。
12、墨菲定律
具体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几率,就可确定它终有一天会发生。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可以推出四条理论: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少,它总会发生。
在生活中,墨菲定律几乎是如影随形,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次碰到墨菲定律。
1、平时一个电话都没有,一洗澡就有人给你打电话。
2、每次下雨不拿伞,拿伞的时候不下雨。
3、认真工作一整天,领导没看见,刚刷两分钟微博,领导看见了。
13、黑天鹅事件
是指极不可能发生,实际上却又发生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黑天鹅事件的由来是什么呢?
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17世纪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欧洲人没见过黑天鹅。“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就成了一个没有人怀疑的事实,一直到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欧洲人的想法因此一百八十度翻转。
这种翻转会造成人们心理很剧烈的震荡,因为我们之前所习惯相信的信念、所乐观看待的事件,有可能是错的,我们的期待破灭了。所以在欧洲人眼中黑天鹅变成了不吉利的象征,就像我们所说的乌鸦一样。
关于黑天鹅事件,最典型的就是“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上午,美国人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飞机撞向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3000多人在这次黑天鹅事件中丧生,美国的经济此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法用数字统计。这是一起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出乎意料,产生重大影响。
14、社交蒸发冷却效应
是指在社交团体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因此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开放。社团的开放意味着它对成员的加入没有选择性,如此一来最想加入社团的成员会是那些水平在社团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为他们可以从社团中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加入从长远来说必然会对团体造成不利影响。
而那些相对封闭的社团能更好的应对这种问题。这种封闭团体对成员的加入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都是采用邀请制。由于小众而又封闭,大部分此类社团都只是低调的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
14、囚徒困境
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理论起源:
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六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六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六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15、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16、破窗效应
又称破窗理论,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应用在软件工程上就是,一定不能让系统代码或者架构设计的隐患有冒头的机会,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患会越来越重。反之,一个本身优质的系统,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写出优质的代码。
17、责任分散效应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举例: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两个人也配合得相当好,办公室还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大学生,他来的第二天早上,当同事都来上班时却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觑。原来,小张和原来的同事都认为卫生应该由最后来的同事负责,而那位大学生却认为卫生已经有人负责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就行了。
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
18、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光晕效应”、“月晕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根据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特质。
也就是,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是常常以既定印象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人类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
譬如,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弥补了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
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而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
19、习得性无助效应
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把一条健康的小狗放入铁笼中关起来,然后不断的微电击。观察小狗的表现,发现它每次在遭受电击后,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并尝试挣脱铁笼,最终均失败了。
在反复尝试几十次以后,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研究人员刚打开电源,小狗马上就会卧倒在地,表情狰狞而难受,伴随着呻吟声,如同已经遭受了电击一般,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再把笼子的门打开,狗狗也会岿然不动,不敢逃走。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心理状态相当危险,因为惯性的习得性无助,一定程度上会让人们的生活失控,变得异常混乱。时间一长,人们就会错误的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因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痛苦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20、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是一种我们每个处于社会中的人都会有的心态,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因此而出现了“同感偏差”。你喜欢音乐,就在房间里大声播放歌曲,认为这能让大家都感到身心愉悦,却不知道可能对某些人来说,你播放的音乐与噪音无异;你认为自己在从事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应该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来辅助你,却不知道对别人来说,你在做的事可能是无足轻重的,根本不需要给予多余的关注;
所以,不要以为别人和你想的一样!从两方面看:
1、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你可以持有你的观点,但别人同样拥有持有自己观点的权利,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沟通和对话的渠道,并防止我们先入为主地错误推测别人的想法。
2、正确的做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请对方阐释对方的观点,也就是“把话讲明白”是个避免虚假同感偏差的好方法,“替别人做决定”造成对方的不满,“自认为持有相同想法”的错误将会减少一些。也就是预先避免冲突和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
21、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全名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著有《行为研究纲要:方法与数据分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当然,这个效应除了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使用,也同样适合我们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对待同时,对待自己的下级经常用赞扬的方式激励,他在经后的工作中会表现的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