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有一块小业务,就是给当地1000多家中小企业做代理记账业务,同时,我们也协助客户注册成立新公司,办理各类证照,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有几种很特别的股东股权比例,基本上从注册当天开始,我们就能确定这家公司最终一定要找我们注销或是做公司变更。
主要原因就是公司股权结构非常不合理,创始团队既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所以,结果一定是可悲的。那具体有哪几种,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50%:50%,没有主要负责人,大家啥事情都商量着,最后的结果就是谁说了不算,谁说了也都算,决策拖延,责任没人承担。
2、33.33%:33.33%:33.34%,比第一种更麻烦,标准的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只要有两个人联合起来,另外一个人就肯定没戏,看上去相互制衡,但同时相互制约太明显,没有人出来承担主要责任,创业公司需要有人扛大头,带着大家向前进,但这种股权结构很困难。
3、97%:3%,这种就是另一个极端,标准的一言堂,同时风险也是一个人扛,另外,除了大股东,其他人利益非常小,很难在公司归属感上获得前进动力。
4、25%:25%:25%:25%,大锅饭企业,如果里面有财务投资人,委托另一个股东代为行使权力,这样还比较好,如果4个股东都是25%,那就必须做好职责分工,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互补,否则,一样没人说了算,但同时每个人都能算,团队目标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团队没有战斗力。
5、30%:20%:10%:5%:5%:5%:5%:5%:5%:2.5%:2.5%:2.5%:2.5%,这是我见过最奇葩的公司股权结构,也是我个人经历的一家公司实际股权机构,最终结果就是小股东过多,看上去股东挺多,股东资源非常好,可以通过股东资源扩大公司业务,但实际情况是小股东因为收益都被大股东拿走,小股东收益太小,根本没有动力为公司付出,多位小股东联合起来的股份超过40%,拥有一票否决权,直接压倒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相互内斗,最终公司停滞不前,等待清算。
我是一个小城的企业商业咨询顾问,分享的都是小城商业咨询过程中的真实小故事,也许没有大城市波澜壮阔的商海浮沉,但或许能给你一点小生意的启发,希望质朴的广东口头语不会给你的阅读带来困扰,这里是朗毅的【毅点收获】频道,期待与你在小商业上共同成长。